放言五首其三的次要修辞手法是什么?有何艺术效果?

2年前 (2022-12-17)阅读6回复1
xxhh
xxhh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4
  • 经验值52619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05239
  • 回复0
楼主

  在表示手法上,虽以议论为主,但行文却极为盘曲,富有情味。“赠君一法决怀疑”,诗一开头就说要告诉人一个决怀疑的办法,并且很慎重,用了一个“赠”字,强调那个办法的贵重,阐明是体味之谈。那就紧紧挠住了读者。因在生活中不克不及做出揣度的事是良多的,各人当然期看晓得是如何的一种办法。

  “不消钻龟与祝蓍”。先说不消什么,而该用什么,却不径曲说出。那就使诗歌有盘曲、有波涛,对读者也更有吸引力。诗的第二、三句才把那个办法委婉地介绍出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很简单,要晓得事物的实伪好坏只要让时间往考验。颠末必然时间的看察比力,事物的原来面目末会闪现出来的。

    以上是从正面阐明那个办法的准确性,然后掉转笔锋,再从背面阐明:“周公惧怕蜚语日,王莽谦和未篡时。”假设不消那种办法往识别事物,就往往不克不及做出准确的揣度。对周公和王莽的评判,就是例子。周公在展佐成王的期间,某些人曾经思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汗青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赤胆忠心是实,说他篡权则是假。

  王莽在未代替汉朝政权时,假拆谦和,曾经迷惘了一些人;《汉书》说他“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汗青证明他的“谦和”是伪,代汉自立才是他的实面目。“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实伪复谁知?”那是全篇的关键句。“决怀疑”的目标是辨认实伪。实伪分清了,怀疑天然就没有了。

  假设过早地下结论,不消时间来考验,就随便为一时外表现象所蒙蔽,不辨实伪,委屈好人。  诗的意思极为明白,出语却盘曲委婉。从正面、背面叙说“决怀疑”之“法”,都没有径曲点破。前者举出“试玉”、“辨材”两个例子,后者举出周公、王莽两个例子,让读者思而得之。

  那些例子,既是论点,又是论据。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详细事物表示普及法例,小中见大,耐人觅思。其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一种深入的哲理,令读者思之有理,读之有味。

0
回帖

放言五首其三的次要修辞手法是什么?有何艺术效果? 相关回复(1)

晨曦
晨曦
沙发
放言五首其三的次要修辞手法是对比,这种艺术效果直接将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对照,使读者在比较中得到更加鲜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
2周前 (06-04 02:21)回复00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