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荀鹤的小松是什么意思?

3个月前 (12-17 00:22)阅读3回复0
zaibaike
zaibaike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20532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41064
  • 回复0
楼主

  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曲待凌云始道高。那首小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谢,而它却葱茏凌云,迎风抗雪,沉着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生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势必“凌云”的苗头。

  《小松》前两句,生动地描绘出那一特征。“自小刺头深草里”——小松刚出土,确实小得同情,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致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其实不弱,在“深草”的包抄中,它不垂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曲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成当。

  那些弱不由风的小草是不克不及和它相匹敌的。“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单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征,并且把小松顽强不平的性格、勇猛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一个“刺”字,展现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跟着时间的推进,它一定由小转大。

  不是么?——“而今渐觉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类中长得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如今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当然更不在话下。那个“出”字用得精当,不只展现了小松由小转大、开展改变的情景,并且在构造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感化:“出”是“刺”的一定成果,也是将来“凌云”的前兆。

  事物开展老是循序渐进,不成能一步登天,故小松从“刺头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渐觉”。“渐觉”说得既有分寸,又很委婉。是谁“渐觉”的呢?只要关心、敬服小松的人,不时看察、比力,才气“渐觉”;至于那些不关心小松生长的人,视而不见,哪能谈得上“渐觉”呢?故做者笔锋一转,发出深深的慨叹:“时人不识凌云木,曲待凌云始道高。

0
回帖

杜荀鹤的小松是什么意思?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