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渡汉江》 ,完成文后标题问题。(6分)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8个月前 (12-16 13:02)阅读3回复0
dyyh
dyyh
  • 总版主
  • 注册排名7
  • 经验值345335
  • 级别网站编辑
  • 主题69067
  • 回复0
楼主

  小题1:试题阐发:诗人贬斥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何况又和家人消息隔断,相互未卜存亡,更何况又是在那种情状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做者没有平列空间的悬隔、音书的隔绝、时间的长远那三层意思,而是依次层递,逐渐加以展现,那就强化和加深了贬居遐荒期间孤孑、苦闷的豪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断”字,似不出力,却很见做意。做者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断的处境,失往任何精神抚慰的生活情景,以及过活如年、难以克制的精神痛苦,都历历可见,明显可触。

点评:前人做诗做词讲究炼字,闻名的如“琢磨”的故事、“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等。

  那种题型是要求品味那些颠末锤炼的字的妙处。那种试题的答题构想:(1)把该字放进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气象;(2)点出该字衬托了如何的意境或表达了如何的感情。

小题1:试题阐发:因为做者贬居岭外,又持久接不到家人的任何消息,一方面当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忧家人的命运,怕他们因为本身的连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

  那种思念和担忧也越向两极开展,构成既切盼音书,又怕音书到来的矛盾心理形态。那种矛盾心理,在由贬所逃回的路上,特殊是渡过汉江,接近家乡之后,有了进一步的戏剧性开展:原先的担忧、忧愁和模糊的不祥预感,此刻似乎立刻就会被路上所碰着的某个熟人所证实,酿成活生生的残暴现实;而持久来求之不得的与家人团聚的愿看则立刻会被无情的现实所破坏。

  因而,“情更切”酿成了“情更怯”,“急欲问”酿成了“不敢问”。

点评:理解诗句的内含,在理解整首诗歌的根底上,连系诗人的特殊履历以及心里的感情来理解即可。好比:本首诗歌次要写的诗人因贬官终年在外,末于有时机回到家乡。本身对家乡、亲人的感情,本身被贬的特殊身份,让诗人的心里特殊的矛盾----想回家乡,可是要到家乡时又不敢问路人等。

0
回帖

阅读《渡汉江》 ,完成文后标题问题。(6分)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