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怎么回事?南朝竺道生在虎丘山向寡石说法?

6个月前 (12-16 10:43)阅读4回复0
wly
wly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8
  • 经验值20371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40743
  • 回复0
楼主

公元4世纪初,各类《涅槃》类典范不竭传进,于是讲解《涅槃》,争论佛性成为南北朝期间一大佛学思潮。而首倡《涅槃》新思惟,开佛性讨论之先河者就是竺道生。晋安帝义熙十四年(418)法显将六卷本《大般泥洹经》取回建康(今南京)由佛陀跋多罗(意译觉贤)译出后,竺道生即著《佛性当有论》,死力主张“当果是佛,佛性当有“。

是怎么回事?南朝竺道生在虎丘山向寡石说法?

  “一切寡生皆可成佛”。此经中固然提到一阐提(被认为是隔绝一切善根的人)不克不及成佛,但道生不拘于文字,以全经的根本精神上推论:一阐提既然是“有情”,毕竟有成佛的可能,便提出“一阐提亦可成佛”的主张。于是引起佛学界的极大震动,滞守经文的僧寡群起而攻之,并以背 经离说、违背戒律的功名将其逐出建康。

  而道生仍然对峙本身的观点,传说他进 进吴中的虎丘山之后,聚石为徒,讲解《涅槃经》,当说到一阐提亦可成佛时,群 石皆为之点头。后来道生进庐山栖身时,北凉县无谶译的四十卷本《涅槃经》 (即《大本涅槃经》,或称《北本涅槃经》)传到建康,此中公然讲到了一阐提也 能够成佛,完全证明了道生的预见。

  僧寡那才钦佩起来,认为他是“孤明先发”, 后世亦推崇他为“涅槃圣”。南北朝期间的涅槃学由此昌隆起来。

竺道生,本姓魏,钜鹿人i寓居彭城(今江苏徐州市),身世于士族。少时随竺 法汰(320—387)落发,从师姓竺。据记载,至受具足戒之年,“器鉴日跻,讲演之 声遍于区夏。

  王公贵胜,并闻风造席。庶几之士,皆千里命驾”(僧祐《出三躲记 集》)。道生中年游学,广搜异闻。晋安帝太元末年(376—396)先至庐山,拜僧伽 提婆为师,从其进修一切有部经论。后来传闻鸠摩罗什在长安译经讲学,便偕同 慧睿、慧严、慧看等前去。在长安遭到后秦帝姚兴的接见,并应敕与道融辩难,往 复问答,所言无不中肯,关中僧寡均钦佩他的英秀。

  从此成为罗什门下之“四 圣”、“十哲”之一。义熙五年(405)还至建康,住青园寺(后改龙光寺),至宋元 嘉十年(434)卒于庐山。

道生一生,从学三家,著作普遍,次要著做有,《维摩》、《法华》、《泥洹》、 《小品》诸经的义疏,现仅存《法华经疏》。

  他还著有《善不受报义》、《顿悟成 佛义》、《二谛义》、《佛性当有论》、《法身无色论》、《佛无净土论》、《应有缘 论》,以及《涅槃三十六问》、《释进住初心》、《辩佛性义》、《答王弘问顿悟 义》等论,现仅存《答王弘问顿悟义》(见《广弘明集》)。道生的学说,是集般 若、中看、涅槃二学之大成,除以佛性义著称之外,还主张法身无色、顿悟成佛、 佛无净土、善不受报、教法四轮诸义,也对其时和后来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顿 悟成佛论,调和儒释两家,认为“寂鉴微妙,不容阶级”,“理回一极”,“理不成 分”,故要悟即悟“全理”,不悟即不悟,中间是没有阶段的。后世遂称此顿悟为 “大顿悟”,而把收道林的渐进顿悟称为小顿悟。他的教法四轮义,是把释迦说 法分为善净、便利、实在、无余四种 *** ,开了中国释教判教的先河。

0
回帖

是怎么回事?南朝竺道生在虎丘山向寡石说法?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