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看妻自子愁安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意思

文化 2年前 阅读:7 评论: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

【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老婆愁安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天放歌须纵酒,

青春做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今译】

剑门关外突然传闻官军收复蓟北,

乍听到行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往了何方,

胡乱拾掇着诗书忍不住欣喜若狂。

白天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

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此外故土。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

然后颠末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做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

  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流离失所,历尽磨练,他的诗普遍地记载了那一期间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类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正文】

官军:唐王朝戎行。

收:收复。

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域,相当于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

剑外:剑门关之外,即今四川剑南一带。

蓟北:今河北省北部。其时为安、史叛军根据地。

初闻:乍听到。

涕泪:眼泪。

却看;回头看。

漫卷:胡乱地卷起。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春天。

巴峡:在今重庆市东的嘉陵江上。

巫峡: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

襄阳:在今湖北省襄樊市。

【赏析】

那首诗是杜甫漂泊到梓州时所做。那一年杜甫52岁,因为安史之乱而流落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岁首,杜甫无时不期看着可以平息兵变,叶落回根。突然他传闻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抽泣,不克不及自抑。

  做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持续动做,把欣喜心绪有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向”那四个富有动感节拍的描述中,做者想象着本身似乎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求之不得的家乡。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盘曲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实”,此诗是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如斯等等,都长短常精当的评语。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木答案立场。

网友评论

本站会员尊享VIP特权,现在就加入我们吧!登录注册
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若未跳转,可点击这里刷新重试
未知错误
注册
用户名
密码(至少8位)
确认密码
邮箱(请填写常用邮箱)
验证码
若未跳转,可点击这里刷新重试
未知错误
找回密码
用户名
邮箱
※ 重置链接将发送到邮箱
若未跳转,可点击这里刷新重试
未知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