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别三日,当另眼相看”,那句话是谁说的

1年前 (2022-12-16)阅读5回复1
xxhh
xxhh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4
  • 经验值47000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94000
  • 回复0
楼主

孙权对吕蒙

“士别三日,当另眼相看”,那句话是谁说的

  谈事物的改变和开展整个天然界,从最小的工具到更大的工具,从沙粒到太阳,从原生生物到人,都处于永久的产生和消亡中,处于不竭的活动中,处于无休行的运动和改变中——恩格斯《三国演义》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的是:吴国的上将吕蒙,十几岁就参军兵戈,因为勇猛善战,屡建战功,30多岁就升为中郎将。

  但他文化程度很低,经常闹出“张冠李戴”式的笑话。每逢给孙权上书,只能口述,让他人代笔。如许,有时不免词不达意,弄得孙权啼笑皆非。所以,吴主孙权劝吕蒙挠紧时间读书,并用本身和他人的体味予以启发,责备他不该强调军务忙碌而不求朝上进步。吕蒙承受了孙权的教导,起头发奋读书,并且朝上进步很快,后来,末于通古博今、满腹经纶,到达了相当高的文化程度。

  后来,吴国军事统帅周瑜病死,鲁肃为吴都城督。鲁肃最后瞧不起吕蒙,认为他只是一员文盲武将。有一次,鲁肃路过吕蒙驻防的处所,看看吕蒙,有意为难他,提出了许多战术上的问题。他原认为吕蒙必然是一问三不知。但出人意料的是,吕蒙有问必答,且对答如流,特殊是若何对于蜀国上将关羽,吕蒙讲了五条应敌之策,讲得很有见地,令鲁肃叹为服气。

  鲁肃发现吕蒙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大为欣喜,拍着吕蒙的肩膀说:“我本来认为你只要武略,是个粗莽武夫,今天同你谈话,才晓得你是一个有学问有常识的人,你已经不是昔时的吴下阿蒙了!”吕蒙听了也诙谐地答复说:“士别三日,即应另眼相看。”后来,人们便用“士别三日,当另眼相看”,表达他人已大有朝上进步,不克不及再用老目光往对待人。

  “士别三日,当另眼相看。”语词不多,却反映出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看点:事物是改变和开展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竭地运动、改变和开展着,都处在产生和消亡的过程中,静行稳定、僵死不动的工具是底子不存在的。就一小我来说,从呱呱坠地之日起,就处在不竭运动、改变、开展中:由稚气无邪的童年到风华正茂的少年,再由血气方刚的青年到年富力强的中年,最初进到齿豁头童的晚年,曲至生命的完毕。

  人的改变,不只有从婴儿到少年、青年、丁壮、老年,曲至灭亡那种肉眼看得见的改变,并且还有人们的肉眼不克不及间接看到的,在体内时刻都在发作的改变。人体科学表白,人体内每时每刻都有旧细胞在灭亡,新细胞在产生。在成年人的60万亿个细胞中,每秒钟约有一万万个老的红血球在崩溃,有一万万个新的红血球在产生。

  除了心理因素的改变,人还有思惟上的改变和开展。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因为积极勤奋,从通俗人一跃成为闻名的劳动榜样或英雄人物;有的人则因为放松思惟革新,从昔日的英雄变成今日的囚犯;还有的人从失足、出错走向重生,从头做人……正因为人是不竭开展改变的,我们才应细细品尝“士别三日,当另眼相看”那句成语。

  人是改变开展的,由一个个的人构成的人类社会也是改变开展的。在人类社会呈现以来的100多万年中,曾经颠末了若干万年的无阶级的原始社会的生活,而从原始社会崩溃转进阶级社会以后,又履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本钱主义社会,如今,已有一些国度开展到了社会主义社会,未来还要向更高级的共产主义社会开展。

  详细到我国的情状来说,我国社会从原始社会崩溃,颠末奴隶社会,后又持久处于封建社会之中。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又一步一步地酿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颠末几十年的艰辛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权要本钱主义三座大山,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我国进进社会主义社会。

  如今,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未来还要进一步开展到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人和人类社会的改变和开展是显而易见的,天然界的改变和开展也是毫无疑问的。就我们所在的地球而言,它大约降生在约50亿年前。到目前为行,它的开展,已经履历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重生代等五个代了。

  刚构成的地球,外表没有大气,没有水流,没有花草,没有鸟兽,更没有人类。曲到大约34亿年前,地球上才呈现了最后的生物——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后来又逐渐开展成为原始的动物和动物,起头是初级的,以后逐渐开展,越来越高级,末于在大约二三百万年以前,起头呈现了人类。

  就目前地球上的高山大川来说,也都不是不变稳定的。据科学揣度,那巍然屹立的泰山,近100万年来,升高了几百米。可称为寡山之王的珠穆朗玛峰,才有一二万万年的开展史。近年来经卫星测定,它每年都要向北挪动6厘米,其高峰近50万年内上升了1600米。总而言之,茫茫宇宙,小到沙粒大到太阳,以致无限的天体星云,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原生物到人,从天然界到人类社会,甚至人们的思惟范畴,都处在永不断息的改变开展之中。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当我们深图远虑地察看天然界某人类汗青或我们本身的精神活动的时候,起首闪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络和彼此感化无限无尽地交错起来的画面,此中没有任何工具是不动的和稳定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改变、产生和消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既然一切事物(包罗人在内)都是不竭地改变和开展的,那么,我们就必需用改变开展的看点来看待一切事物。

  也就是说,要在改变和开展的过程中往察看事物,不只要看到事物的现状,并且要看到事物的过往和未来,要使本身的思惟适应改变了的情状。而要如许做,就必需征服那种承认事物的改变和开展,把事物看做静行稳定的思惟和做法。说到那里,使我们想起《吕氏春秋》中记载的两个故事。

  一个是《荆人循表》,说的是:楚国和宋国做战,楚国诡计偷渡 河,袭击宋国。于是派人往丈量 水,把能够渡河的浅水处所记下来,预备晚上从那里渡水过往。但到了晚上, 河突然涨水,但楚军不重视情状的改变,仍按原方案渡水过河。成果淹死1000多人,兵士们惊慌失措,乱做一团,打了败仗。

  另一个是《刻船求剑》,说的是:在古代的楚国,有一小我坐在前进的船上,不小心把一柄剑掉到河里,他便在剑落水处的船舷上,刻了一道标识表记标帜。等船停下来,他便在刻标识表记标帜的处所下水摸剑,成果当然是白搭气力了。可是,他却生气地说:“明明在丢下的处所刻着记号,怎么就没有了呢?”那小我把前进着的船看成是静行不动的,因而闹出了笑话。

  类似那两个故事的事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有所见。例如,有的人获得点功效就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不晓得,如许下往,会由朝上进步变成落后;有人碰着挫折和失败就没精打彩,悲看起来,他不懂得失败乃胜利之母,只要吸收教训,挫折会变顺利,失败会酿成功。那种做法的成果,只能给进修、工做和生活形成不该有的缺失。

  因而,为了使我们的各项事业顺利开展,获得胜利,就不克不及不对峙事物是改变和开展的看点。参考材料 。

孙权说吕蒙的

0
回帖

“士别三日,当另眼相看”,那句话是谁说的 相关回复(1)

浅夏悠然
浅夏悠然
沙发
这句话是刘备说的,他鼓励人们不要因为时间的变化而轻易对他人做出判断和评价。
1小时前 (20:03:18)回复00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