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白居易在庐山先后写《祭匡山文》和《祭庐山文?

3个月前 (12-15 15:52)阅读3回复0
xx
xx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6
  • 经验值13704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7408
  • 回复0
楼主

  白居易草堂曾建于庐山北香炉峰山腰,遗爱寺上方的化城茶场四周,至于白居易草堂陈列室,则在庐山山上花径公园内,到那里你会重见昔时庐山草堂的风貌。草堂为平排三间,两室一厅,泥墙、石阶、竹帘,屋柱门窗不涂油漆,室内陈放着四张木榻,两架屏风。一把漆琴,另有佛、道、儒各家书二、三卷。

  门外平场上还砌了一座水池,池中白莲摇曵,游鱼戏水。在此远眺,那石涧的云海、虎溪夜月、香炉峰积雪……,俨如画卷。每日里鸟啼鹿喊鹤唳与东林、西林二寺的钟鼓声响应,愈衬得那山林清清幽谧。我羡慕前人物我两忘的境域以及那秀美的隐居故景,曾屡次乘车而登高参看,留下一段难忘的记忆。

我幼时曾读过白居易撰写的《庐山草堂记》,文中尽情赞誉草堂四面与庐山光景,表达“左手引老婆,右手抱琴书,末老于斯,以成就生平之志”。白居易来庐山建草堂事出有因:唐元和十年,平庐节度使派人刺杀了宰相武元衡,刺伤御史裴度。国度发作如许的大事,朝野却反常地一片沉寂。

  其时,身为赞善医生(太子伴读)的白居易,决然上书恳求敏捷捕获凶手。想不到那一义举触怒了早就对他不满的显贵,立即对他群起而攻之,说他越级上书,夺先议论,鄙视朝规,遂将白居易逐出京城,贬为江州(今九江市)司马。他离京到差时,正值萧杀的秋天,更是愁绪满怀,途中写诗道:“江云暗悠悠,江风冷修修。

  夜雨滴船背,夜浪打船头。船中有病客,左迁到江州。”那种凄清伤感的情感,很长期间不断摆布着白居易,以致第二年秋他在浔阳江头送客巧遇昔日长安歌妓琵琶女,仍禁不住发出“天边沉溺堕落”之叹。

为排忧解愁,白居易沉浸于庐山光景。有一回到北香炉峰下遗爱寺,寺四周的山川令他一见如故,似乎远行客回到故土,他临溪看鱼,绕寺觅花,闻鸟语,听泉声,眷恋踌躇,久久不舍,遗爱寺之行使怏怏不乐的白居易心境渐渐恢复,他决定效仿祖先在此营建草堂,于庐山末老。

颠末半年的谋划与施工,草堂落成。他的诗朋老友元集虚、张允中、张深之和东林、西林二寺的长老共二十多人,带了茶果斋饭前来庆祝。那一天春色盈盈,山花烂漫,伴侣们相聚非常欢愉,白居易兴致勃勃,挥笔写下了情实意切的《庐山草堂记》。尔后,白居易在草堂操琴、品茗、看书、习字,倦则出门安步,或往与僧们谈禅。

  他一洗被贬后的忧郁,心境变得非常轻松、愉快。在那里白居易写下了大量诗文,除《庐山草堂记》外,有《祭庐山诸神文》、《祭匡山文》、《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草堂谣三首并序》、《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五首》、《题遗爱寺前松》、《草堂前开池养鱼种荷有幽趣》……等。

  庐山的秀美激发了诗人的灵感,白居易的诗篇又使庐山名望远扬。

说到花径公园,倒有一段奇缘。昔时白居易在此见清流苍石围绕,桃花梨花灿若云霞,不由得咏诗:“人世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回无觅处,不知转进其中来。”后人将诗人赏花处称为“白司马花径。

  ”清湖广总督张之洞高足李凤高弃官来花径隐居,觅觅出昔时白居易咏花赏花之地,敬重之余,建五彩方亭钦慕白居易,亭名曰:“景白亭”。又令人栽种了数百株桃树,还以楹联崇仰“花开山寺,咏留诗人”。现在游人所见的花径公园就是在李的桃园根底上扩建成的,他题写的“花开山寺,咏留诗人”石刻成了花径公园古朴的大门。

时过千年,奇迹永久。历代名人,迁客骚报酬崇仰诗圣游访不停。假设你往庐山花径公园游览,在白居易草堂前你也许会生出一种设法:恐怕昔时诗圣白居易是栖身庐山草堂,置身于锦绣河山之中,进风云之熏陶,受林泉之洗炼,才吟出了那一首首不朽的千古绝唱。

0
回帖

为什么白居易在庐山先后写《祭匡山文》和《祭庐山文?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