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红日白云低,四面八方皆一看

2年前 (2022-12-14)阅读6回复1
wly
wly
  • 总版主
  • 注册排名8
  • 经验值344820
  • 级别网站编辑
  • 主题68964
  • 回复0
楼主

  唐伯虎的一首诗:“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举头红日白云低,四面八方皆一看。”

  看似有点打油诗的味道,前两句更像是顺口溜儿,正像唐江南第一才子在做那首诗时,当人们怀着等待的心绪,等着看才子是如何极言泰山的高时,才子的前两句诗让所有在场的人都大跌眼镜,以至于有些失看,觉得他是胜名之下,其实难符,认为他有点欺世盗名之虞。

  因为前两句也实的是承平淡了。淡得觉得看不出任何一点才子的风气了。可是,到了第三句,“举头红日白云低,”哦,昂首就是红日了,与红日是近在天涯呀,在空中上看着的那高天上的流云,此时也显得有些低了,必定是看察点很高的缘故了。因而凸起了泰山的高。而第四句,“四面八方皆一看,”更是对第三句的进一步填补。

  什么工具尽收眼底,没有比那个更高的工具了。那就阐了然本身的安身点是更高的,没有比那个更高的了。诚如斯,是不是也阐了然泰山是更高的吗?实是神来之笔!

  说它神,是因为它确实表现了泰山的高,那与杜甫的《看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寡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可惜杜甫不断没有时机登上绝顶。又让人想到了李白的《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看眼,只缘身在更高层”的诗句,当然了,唐伯虎的诗中看到的白云很低,那就不会担忧有浮云遮住远看的双眼了,凸起当然是泰山的高了。

  说它是神来之笔,我觉得它还给人以无边的想像。

  不是吗?登高看远,看到了什么呢?诗人没有详细说眼中之物,而是说四面八方皆一看,眼中的四面八方是什么样的呢?诗人没有说,由你往想像吧,你想像它们是什么样的,它们就是什么样的。那又让我想到了 *** 的一首诗“暮色苍莽看劲松,乱云飞渡亦沉着,生成一个仙人洞,无限光景在险峰。

  ”好一个无限光景在险峰,而唐才子的四面八方皆一看,险峰看往的无限光景,诗人心中的无限豪情,以及临风而立的沉着。所有的一切,全在那一看之中了。

  别的,抛开诗人的原意,此诗也诠释了一种斗争的人生。不是吗?“一上一上又一上”,不是言人生的艰辛斗争过程吗?“一上上到高山上”,不也说的是斗争之后的胜利吗?一次一次的斗争,一次一次的胜利,小胜利积存成大的胜利,最初到了人生的巅峰,把所有的困难抛在脚下,把一个个目标甩在死后,最末抵达了末极的目标,再回看来路,天然是“举头红日白云低,”履历多了,阅尽人世冷热,世间春色,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已经不克不及再盖住前进的程序,再不克不及摆荡日益成熟的心志了,一切都可俯视,天然是“四面八方皆一看”了。

  不是吗?

  可是,人的胜利,靠天时,靠天时也靠人和,就像北京满学会会长阎崇年在百家讲坛中批注清汗青结出人生胜利的要素时,说到的四合,即:天合,地合,人合,己合。 而唐伯虎的那首诗,能够看做以前三合为前提下小我的一个斗争过程。

  也就是己合了。四合同一的成果就是唐伯虎本身诗中的境域了。

  可是,又有谁能如斯幸运地成为四合合一之人呢?就连唐伯虎本身,伶俐过人,谁曾想会因一场科场做弊案而身陷囹圄,从此一生失意呢?四面八方皆一看,无限光景在险峰,光景虽好,只可惜鲜有人抵达目标地,好多是因为本身的懒惰而不克不及尽其全力。

  那又让我想到了王安石的《游宝禅山记》中的句子:“世之奇伟,瑰怪,十分之看,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也。尽吾志而不克不及至者,能够无悔矣。”问题是,不克不及尽吾志的人,又是多么之多!

  所以,唐伯虎的那首诗,我认为也能够理解为是人生的一个抱负的胜利境域。

  固然,不克不及尽吾志的人那么多,固然四合皆备者少有,但,它事实如远方的一盏期看之灯,照亮每一个前行者的心空。

  像如许的诗,既能够说是写景,又能够理解为言志,有谁会不喜好呢?。

0
回帖

举头红日白云低,四面八方皆一看 相关回复(1)

月下独酌
月下独酌
沙发
这行诗勾画了晨起红日下的奇异场景,面对的是高低不定的云和环绕着视线八方看出的全景图,句中对这个世界新生的事情无比艳丽灵动的展示为我们描刻出了青春和生活探索的重要性的一切美好事物!
1个月前 (06-13 08:24)回复00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