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看常化杜鹃的典故。传说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喊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故,魂化为鸟,暮春啼喊,以致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听心腑,名为杜鹃。春心,一般指对恋爱的向往逃求,也可借喻对美好事物的逃求。那里的“春心”与杜鹃的悲喊联合在一路,现实上包罗了伤春、春恨的意蕴。
而伤春,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多指忧国伤时、感伤出身,所谓“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曲江》)、“创意伤春复伤别”(《杜司勋》)、“韶华无一事,只是自伤春”(《清河》),都可做为明证。“看帝春心托杜鹃”,那里所展现的恰是一幅覆盖着哀怨凄迷氛围的丹青:象征着化为看帝冤魂的杜鹃。
在抽抽泣血般的悲喊中挣脱着不泯的冤恨。那幅丹青,一方面是表达瑟声的哀怨凄迷,另一方面又喻指本身的春心春恨(美好的愿看和伤时忧国、感伤出身之情)都托之于杜鹃啼血般的哀怨凄断之声。句中的“托”字,即“挣脱”之意,乃是全句的句眼,不单写出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出了诗人之托春恨于悲喊。
表达了挣脱“春心”者的性量,实乃妙笔奇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