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碧山寺是五台山唯一的戒坛?

文化 2年前 阅读:7 评论:0

碧山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北2公里处的光亮寺村,别名普济

寺,俗称广济茅篷。寺始建于北魏,明成化年间重建,清代和 1984年均有重修。寺区林阴蔽日,背山依水,规模浩荡,是五台 山青庙十大寺之一,中外闻名的十方禅寺,省级重点文物庇护单 位。寺院占空中积W985平方米,现存殿阁楼房108间,有牌楼、 庙门、天王殿、毗卢殿(雷音殿)、戒坛殿、工具配殿、配房和钟 鼓楼,方丈室、禅堂、宾舍、香积等散布于工具套院中,后院正 殿为躲经阁,摆布为经堂香舍,前院多为单檐单层殿堂,后院为 重檐楼阁。

  各殿塑像均为清代做品。寺前屹立一座四柱三楼木牌 坊,高峻壮看,雕工详尽,匾额楹联所题笔力遒劲,有目共睹。 毗卢殿内释教乐器齐全,地上摆满跪垫,幡帐满垂殿内,天天均 有诵经法事活动。戒坛殿中明代戒坛长5。1米、宽5米、高1。2 米,是五台山唯一的一座戒坛。

  北魏孝文帝时最早弘扬律宗的法 聪高僧曾在此开讲《四方律》,创始五台山律宗先河。戒坛上供一 尊緬甸玉雕佛像,面肤充沛,神气开朗,雕工精巧,是一件精湛 的艺术品,吸引游人、信徒瞩目。殿内保留有宋造铜钟,两侧十 八罗汉脱沙金色塑像摘用特殊工艺造成,也为清塑精品。

  后院躲 经阁内原躲有清初刊印的《三躲经》7500卷,大殿正中弥勒佛像 呈坐姿,脚蹬空中,差别于一般结跏趺坐塑法,称为“弥勒下 座”,独树一帜。碧山寺汗青悠久,相传宋代杨五郎先在此落发, 后到承平兴国寺。毗卢殿左山墙外壁上仍有明人所做“铁棒五郎 曾护驾,铜台大显五台僧”的诗句。

  中国释教协会副会长能海法 师曾在此寺住持。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在天津刺毙军阀孙传 芳为父报仇的女居士施剑翘,“文化大革命”前曾在此修行30年。 寺内的明代碑刻与殿宇墙壁所嵌前人诗做,文字高雅,书法斑斓。

标签:不觉碧山暮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木答案立场。

网友评论

本站会员尊享VIP特权,现在就加入我们吧!登录注册
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若未跳转,可点击这里刷新重试
未知错误
注册
用户名
密码(至少8位)
确认密码
邮箱(请填写常用邮箱)
验证码
若未跳转,可点击这里刷新重试
未知错误
找回密码
用户名
邮箱
※ 重置链接将发送到邮箱
若未跳转,可点击这里刷新重试
未知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