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苏轼 |「宋词三百首」
教科书式品鉴诗词·第429首古诗词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看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醒倒更踌躇。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回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古词今译:
登高远眺,千里美景尽收眼底。大天然的湖光山色,要数那里最美。你那一往,何时才气返回?请畅饮几杯吧,但愿醒倒再不离往。
看,沙塘里华灯初放。听,是谁把动听心弦的《水调》来弹唱?当夜深风静我们扶醒欲回时,只见在一轮明月的映照下,钱塘江水澄澈得象一面绿色的玻璃一样。
正文讲解:
(1)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别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2)述古:即陈襄,北宋理学家、“海滨四先生”之首,仁宗、神宗期间名臣。字述古,因居古灵,故号古灵先生。(3)弥:满,遍。(4)使君:汉时称州牧为使君,后世用来称州郡长官,那里是指陈襄。(5)沙河塘:在杭州城南,是热闹富贵之地。
品鉴鉴赏:
壹
关于此词的写做,宋人傅榦的《注坡词》所叙甚详。傅云:“《本领集》云:陈说古守杭,已及瓜代,未交前数日,宴僚佐于有美堂。侵夜月色如练,前看浙江,后顾西湖,沙河塘正出其下,陈公慨然,请贰车苏子瞻赋之,即席而就。
贰
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的形胜,也即湖山满眼、一看千里的壮看。此二句从远处着想,大处落墨,境域阔大,气派非凡。
叁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醒倒更踌躇”,那两句反映了词人此时此刻的心绪:使君此往,何时方能重来?何时方能置酒高会?他的惜别密意是因为他们情投意合。据《宋史·陈襄传》,陈襄因责备王安石和“论青苗法未便”,被贬出知陈州、杭州。然而他不以迁谪为意,“平居故意以讲求民间利病为急”。而苏轼亦因同样的原因分开朝廷到杭州,他自言“政虽无术,心则在民”。他们共事的两年多过程中,能协调一致,组织治蝗,赈济饥民,浚治钱塘六井,奖掖文学后进。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畴内,确实做了很多有益于人民的事。此时即将天隔南北,心绪岂能平静?
肆
过片描写华灯初上时杭州的富贵气象,由江上传来的时髦曲调而想到杜牧的扬州,并把它与杭州景物联络起来。想昔时,隋炀帝于开汴河时令造此曲,造者取材于河工之劳歌,因而声韵悲切。传至唐代,唐玄宗听后伤时悼往,凄然抽泣下。而杜牧他的闻名的《扬州》诗中写道:“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曲到宋代,此曲仍流行民间。那种悲歌,此时更增添离怀别思。离思是一种笼统的思路,能觉得到,却看不见,摸不着,对它自己做详细描摹很困难。词人借助灯火和悲歌,既写出情况,又写出心境,极见功力之深。
伍
结尾两句,词人借“碧琉璃”喻指江水的碧绿清澈,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有美堂前水月交辉、碧光如镜的夜景。走笔至此,词人的豪情同满江明月、万顷碧光凝成一片,似乎暂时忘掉了刚才的宴饮和世间的纷扰,而进进到人与天然融为一体的美妙境域。那里,明澈如镜、温婉静谧的江月,象征友报酬人高洁廉洁,也象征他们友情的纯真深挚。写有美堂上所看夜景。
陆
此词以美的意象,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词中美妙蕴藉的意象,是做者的豪情与外界景物发作交换而构成的,是词人自我感情的象征。那千里湖山,那一江明月,是做者心灵深处缕缕情思的闪现。
做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做诗挖苦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逃谥文忠。学识渊博,爱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各人”之一。其诗题材宽广,清爽豪健,善用夸饰比方,独具风气。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宕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编纂:小孤鹜
感激你天天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