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请苏轼食饭,苏轼当场写下一首词,成为千古名做!

文化 3年前 阅读:5 评论:0

重团聚、怨分别,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所以自古至今,告别之感老是牵动着人们的心弦。告别也成为了我国古代诗歌中必不成少的题材之一,尤以唐宋期间居多。小编今天要和各人分享的那首词《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即是和告别有关。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是北宋闻名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首词。据《本领集》记载,熙宁七年(1074年)秋,杭州太守陈襄(述古)将调任,请客于有美堂,苏轼即席写下那首词。所以那首词次要通过对有美堂四周的风光描写,来表达苏轼对老友即将分开的不舍之情。下面我们便来详细看看苏轼的那首《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看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醒倒更踌躇。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

夜阑风静欲回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词的开篇两句“湖山信是东南美,一看弥千里”,苏轼极写了有美堂的形胜,即从大处落笔,展示了一看千里,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的壮丽风光。“湖山信”,源自“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它是梅挚任杭州太守时,宋仁宗为他送行所做的诗。有美堂,即是梅挚建于吴山。所以苏轼那里,不只逼真的归纳综合了千里美景,还暗自表达出了对老友陈说古的送行之意。

紧接着两句“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醒倒更踌躇”,即便君你此次调往其他处所,何时才气回来?不如在此刻畅饮几杯吧,但愿醒倒你就不再离往。那两句将苏轼对老友即将分开的不舍心绪,以及他们的关系表现的淋漓尽致。陈说古任杭州太守时,苏轼任杭州通判。所以陈说古是苏轼的老友,也是苏轼的顶头上司。

苏轼与陈说古在杭州共事多年,两人定见相通,做了良多有利于杭州人民的事。如组织治蝗,赈济饥民,浚治钱塘六井,奖掖文学后进等等。所以苏轼对他告别的不舍,还包罗着一个情投意合的同事离往的意思。心绪的无法平静,于是让苏轼想要在醒酒中释怀。

下片两句“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则是苏轼在有美堂看看到的杭州富贵气象。即沙河塘此时正华灯初放,传来了动听的《水调》是谁人唱?“沙河塘”,在杭州城南,是其时最富贵之地。“水调”,出自杜牧《扬州》:“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富贵的风光中却含有哀痛的曲调,那恰是对苏轼离怀别思的描绘。

最初两句“夜阑风静欲回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苏轼以江水的碧绿清澈,描绘了有美堂前水月交辉、碧光如镜的绝美夜景,美得令人心醒。而回忆前面苏轼表达出的惜别之情,那水月交辉、碧光如镜的夜景,即是象征着他们友情的纯沽深挚。

综看苏轼的那首词,通俗的来说,就是老友请苏轼食饭,食着食着,有感而发,便当场写下一首词赠给老友,表达不舍。在时间的长河里,那首词以美的意象,给世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即使如今读到那首千古名做,词中的千里湖山,和那一江明月,以及有美堂前动听的友情,都无不令人动容。

图片来自收集,版权回原做者所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木答案立场。

网友评论

本站会员尊享VIP特权,现在就加入我们吧!登录注册
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若未跳转,可点击这里刷新重试
未知错误
注册
用户名
密码(至少8位)
确认密码
邮箱(请填写常用邮箱)
验证码
若未跳转,可点击这里刷新重试
未知错误
找回密码
用户名
邮箱
※ 重置链接将发送到邮箱
若未跳转,可点击这里刷新重试
未知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