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那些少被提及的诗词:麋鹿逢人虽未惯,连溪绿暗晚躲乌

1年前 (2022-12-14)阅读4回复1
yk
yk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3
  • 经验值52450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04901
  • 回复0
楼主

苏轼诗词三千多首,按比例来说为人所熟知的典范之做其实不算多,他是座宝库,还有许多值得摸索的处所。

如梦令·有寄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

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

回往,回往,江上一犁春雨。

苏轼被贬黄州时,开垦了数十亩地,取了个东坡居士的号,醒心于扛锄头下农田,日子过得普通而有趣,他对那种躬耕生活很喜好。

后来分开黄州,回到朝场,做翰林学士做得不是很舒心,于是苏轼就驰念起了其时的悠闲生活,写下那首驰念黄州的词。

词为寄人词,开头便请伴侣代向东坡问候传语,紧接着点明本身如今的处境,人在玉堂(翰林院),莫得自在。

苏轼想象本身分开后,黄州城外的东坡该是多么凄凉冷清,可能连雪堵了巷子都没人晓得吧。

最初就是表达本身想要回往的念头了,想回往陆续垦东坡,雨后犁田,那种生活多安适温馨,那才是他的精神回属。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湖山信是东南美,一看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尊前醒倒、且踌躇。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回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看看那词中呈现的风光描述,一派江南神韵,那是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时所做,其时苏轼的上司陈襄就要分开杭州了,在吴山上的有美堂开送别会,应陈襄之请,苏轼当场写了那首词。

上片描写风光,苏轼登高远眺,所有美景尽收眼底,山川湖光之色美到醒人。他不由感伤,你那一往,什么时候才会回来?

陈襄是因为责备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出杭州的,苏轼除了对友人的告别感应不舍,也有对他工做事业的唏嘘。

下片也写的是杭州夜晚的富贵气象,当然景物描写仍是为感情抒发办事的。那里华灯初上的风光有多富贵,曲子的腔调有多动听,苏轼所要表达的不舍惜别之情就有多深。

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的形胜,也即湖山满眼、一看千里的壮看。此二句从远处着想,大处落墨,境域阔大,气派非凡。

千里湖山,一江明月,灯火和悲歌,苏轼的那首词写得斑斓又动听。

有美堂暴雨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非常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关于“有美堂”,苏轼还写了那首纯景物七言律诗。

有美堂在西湖东南面的吴山更高处,是昔时梅挚出知杭州时建造的。苏轼写那首诗时是熙宁六年,送别陈襄则是一年之后。

那首诗纯写夏季有美堂暴雨时的风光,苏轼对写景历来得心应手,那里也写得相当气焰浩荡,意境壮阔。

身处吴山更高处,雷声就在脚下,迅雷一响,彤云聚拢,暴雨将至。苏轼的起句就相当有气焰。

雷声事后,夏季暴雨很快到来,暴雨又急又快,声响好像被千枝鼓杖击打而出,雨势如斟满溢出杯的酒水,本无色彩的风,也被苏轼描述成了黑色,把浩茫大海吹得涛翻浪涌。

那场狞恶的风雨,在苏轼的笔下愈加壮阔,也更显壮丽,整首诗篇也充满着排山倒海的气焰,尽显苏轼雄阔旷达的气焰和别致超绝的文摘。

浣溪沙照日深红热见鱼,连溪绿暗晚躲乌,黄童老人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唤,回来说与摘桑姑。

苏轼的人生脚印也挺广的,那首的布景是在徐州。

元丰元年,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履历了一场春旱,彼时他到石潭求雨,下完雨后又往谢雨,返程途中颠末村落,有感而发写了五首组诗,那是第一首。

此时恰是落日西下,苏轼见到的画面,是深红色的落日染红了潭水,因为刚下过雨,能看见水潭中鱼儿游过的身影,而石潭四面,林木茂盛,乌鸦啼噪,往来的人们都面带喜悦,围看谢雨盛会。

那里的生态情况显然很好,还能见到麋鹿,听到猿猱啼声,一切都是那样的美而有趣。

雨给万物带来了期看,履历过干旱的寡生万物,包罗苏轼,此时的心绪都是愉快的,因而他的笔下也弥漫着清爽明快、安康纯朴的情调。

那首诗充满着浓重的农村生活气息,清丽天然,是北宋词坛上罕见的农村题材诗,别有幽默和意义。

0
回帖

苏轼那些少被提及的诗词:麋鹿逢人虽未惯,连溪绿暗晚躲乌 相关回复(1)

雾锁
雾锁
沙发
拿到材料且计算几步就是了过去的嗑,苏轼的诗词很美,这句诗让我感受到了麋鹿初遇人类时的惊慌与好奇以及溪水连绵绿意盎然的景象!
3天前 (05-30 10:05)回复00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