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堪折枝曲需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是什么意思?

10个月前 (12-14 03:44)阅读3回复0
zaibaike
zaibaike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492387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98477
  • 回复1
楼主

  简析】:

花堪折枝曲需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是什么意思?

那首诗做并不是艺术上最为上乘,然确也不让须眉,可诵可传。诗可理解为惜阴,亦可理解为及时行东,但主题似为劝人及时朝上进取,不要“白了少岁首,空悲切”。

那是中唐时的一首时髦歌词。据说元和时镇海节度使李锜热爱此词,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见杜牧《杜秋娘诗》及自注)。

  歌词的做者已不成考。有的唐诗选本径题为杜秋娘做或李锜做,是不确的。

此诗含义很单纯,能够用“莫负好光阴”一言以蔽之。那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惟豪情。可是,它使读者感应其感情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难以想象的魅力。

  它每个诗句似乎都在反复那单一的意思“莫负好光阴!”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改变,反复而不但调,回环而有缓急,构成斑斓的旋律。

一、二句式不异,都以“劝君”起头,“惜”字也两次显现,那是二句反复的因素。但第一句说的是“劝君莫惜”,二句说的是“劝君须惜”,“莫”与“须”意正相反,又构成反复中的改变。

  那两句诗意又是贯穿的。“金缕衣”是华贵宝贵之物,却“劝君莫惜”,可见还有远比它更为宝贵的工具,那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了。何以如斯?诗句未曲说,那本是不问可知的:“一寸工夫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工夫”,贵如黄金也有再得的时候,“令媛散尽还复来”;然而青春对任何人也只要一次,它一旦逝往是永不复返的。

  可是,世人多惑于此,爱金如命、虚掷工夫的实很多呢。一再“劝君”,用对白语气,请安殷勤,有很浓的歌味,和娓娓动听的风韵。两句一否认,一必定,否认前者乃是为必定后者,似分实合,构成诗中第一次频频和咏叹,其旋律节拍是纡回徐缓的。

三、四句则构成第二次频频和咏叹,单就诗意看,与一、二句差不多,仍是 “莫负好光阴”阿谁意思。

  如许,除了句与句之间的频频,又有上联与下联之间的较大的盘旋频频。但两联表达手法就纷歧样,上联曲抒胸臆,是赋法;下联却用了譬喻体例,是比义。于是反复中仍有改变。三、四没有一、二那样整饬的句式,但意义上相互是对称得铢两悉称的。上句说“有花”应如何,下句说“无花”会如何;上句说“须”如何,下句说“莫”如何,也有必定否认的对立。

  二句意义又紧紧联系关系:“有花堪折曲须折”是从正面说“行乐须及春”意,“莫待无花空折枝”是从背面说“行乐须及春”意,似分实合,频频诉说统一情愫,是“劝君”的陆续,但腔调剂奏由徐缓变得峻急、强烈热闹。“堪折——曲须折”那句中节拍急促,力度极强,“曲须”比前面的“须”愈加强调。

  那是对青春与欢爱的放胆歌唱。那里的热情旷达,不单实率、斗胆,并且形象、斑斓。“花”字两见,“折”字竟三见;“须——莫”如此与上联“莫——须”如此,又天然构成回文式的复叠美。那一系列天然工妙的字与字的频频、句与句的频频、联与联的频频,使诗句琅琅上口,语语可歌。

  除了形式美,其情感由徐缓的回环到强烈热闹的动乱,又构成此诗内在的韵律,诵读起来就更使人感应回肠荡气了。

有一种歌词,简单到一两句话,经高明做曲家配上斑斓的旋律,频频重唱,尚可获得动听的风韵;而《金缕衣》,其诗意单纯而不但调,有往复,有改变,一中有多,多中见一,做为独立的诗篇已摇曳多姿,更何况它在唐代是配乐演唱,难怪它那样使人心醒而被普及传播了。

此诗另一显著特色在于修辞的新奇新颖。一般情状下,旧诗中比兴手法往往合一,用在诗的发端;而绝句往往先景语后情语。此诗一反常例,它赋中有兴,先赋后比,先情语后景语,殊属新奇。“劝君莫惜金缕衣”一句是赋,而以物起情,又有兴的感化。

  诗的下联是比方,也是对上句“须惜少年时”诗意的陆续生发。不消“人生几何”式曲截的慨叹,用花(青春、欢爱的象征)来比少年好光阴,用折花来比莫负大好青春,既形象又斑斓,因而远远大于“及时行乐”那一庸俗思惟自己,发明出一个意象世界。那就是艺术的表达,形象思维。

  错过青春便会招致无限懊悔,那层意思,此诗原来能够用但却没有用“老迈徒伤悲”一类成语来表达,而紧紧朝着折花的比方向前走,继而造出“无花空折枝”如许闻所未闻的奇语。没有沾一个悔字恨字,而“空折枝”三字多耐人觅味,多有艺术说服力!。

0
回帖

花堪折枝曲需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是什么意思?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