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李陵的投降是被多种因素所迫使,他不能不降。一是皇帝的原因。汉武帝安放李陵给李广利当后勤补给,心高气傲的李陵若何肯给一个没实 力的裙带之臣当手下?天然会自请出战。此时,武帝非但没有阻遏,还附和李陵在没马队的情状 下,和号称“立即无敌”的匈奴军交战。
在李陵兵败后,武帝一心期看李陵能他杀,然而一听到 他投降便在没有丝毫查询拜访清晰的情状下,灭了李家一族,绝了李陵的后路,李陵若何能不降?二是大臣的原因。武帝后期的朝廷已经渐进奢靡的末路,外戚当权,独霸朝政。李广利能因 忌恨令援军迟迟不至,路博德能因不信而不收兵救援,但二者都没遭到赏罚,反而害得李陵遭到 公孙敖的诬蔑而被灭族。
殊不知,其时公孙敖所报的替匈奴操练兵士的人是李绪,是一位早年投 降匈奴的汉都尉,而不是李陵。三是李陵本身的因素。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广因曾撑持梁王而极不受武帝待见, 使得李陵出战前就背负了一种皇帝无法原谅的原功。再加受骗时匈奴将领用已降的汉军士卒的性 命要挟李陵,若他不降,便立即将所有幸存者都杀掉。
他因为放不下跟随他兄弟的人命,便无法 践行“吾不死,非勇士也”的誓言,便没能战死沙场,以完名节。然而他又不甜心就那么投降匈 奴,本身的良心不断备受煎熬。一死易,不死难,无论是诈降仍是实降,李陵早已备受良心的熬煎。虽然他的投降行为千百 年来不断被人痛恨,但只因他是身降心不降,以致后人对他常怀同情之心,对他投降的内情也一 曲是狡辩不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