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宋· 苏轼·《海棠》”

3个月前 (12-13 09:21)阅读3回复0
wsygfsj
wsygfsj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5
  • 经验值13393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6787
  • 回复0
楼主

  赏析:

那首诗写的是苏轼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首句写白日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标致。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做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域。略显幽寂,与海棠自甜孤单的性格相合。后两句用典故,深夜做者恐怕花睡往,不只是把花比做人,也是把人比做花,为花着想,非常动人,表白了做者是一个脾气中人。

  做者要烧红烛陪同、呵护海棠,另一方面创造了一种气氛,让海棠抖擞精神,不致睡往。后两句极赋浪漫色彩。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认为此诗“造语之工”“尽古今之变”。

(选摘自《苏轼诗词选》,自认为那些是有用的)

那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

  前两句写情况,后两句写爱花心事。题为“海棠”,而起笔却对海棠不做描画,那是一处曲笔。“东风袅袅”描述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崇光”是斧正在增长的春光,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热融,那为海棠的盛开造势。

  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充满开来,动人肺腑。“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往了,照不到那海棠花;表示夜已深,人无寐,当然你也可从中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

“只恐夜深花睡往”,那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

  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斯青春绚烂,怎忍心让她单独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那蓄积了一季的勤奋而悄悄盛放的花儿,竟然无人赏识,岂不让她太悲伤失看了吗?夜阑人静,孤寂满怀的我,天然无法成眠;花儿孤寂、冷清得想睡往,那我若何单独打发那漫漫长夜?不成,可以倾听花开的声音的,只要我;可以陪我长夜心灵漫步的,只要那孤单的海棠!一个“恐”写出了我不胜孤单孤单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躲了我欲与花共度良夜的固执。

  一个“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如今他满心里只要那花儿灿烂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那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域。

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豪情提拔到一个顶点。“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示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

  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醒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进咏,浑然无迹。“烧高烛”远承上文的“月转廊”,那是一处超卓的比照,月光似乎也太忌恨于那怒放的海棠的艳丽了,那般刻薄寡恩,不愿给她一方展示姿色的舞台;那就让我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那长夜的暗中吧!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

  “照红妆”唤应前句的“花睡往”三字,极写海棠的鲜艳妩媚。“烧”“照”两字外表上都写我对花的喜欢与呵护,其实也不由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那只是半晌的超脱也好。固然花儿盛开了,就向式微迈进了一步,虽然高蹈的精神之花事实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那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又有谁能够阻遏呢?。

0
回帖

鉴赏“宋· 苏轼·《海棠》”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