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把酒问月》全诗?

6个月前 (12-13 05:18)阅读5回复0
dyyh
dyyh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7
  • 经验值21886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43772
  • 回复0
楼主

  彼苍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成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绝清辉发②。但见宵从海上来,宁晓得向云间没③!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④?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前人。前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⑤。

  ① 题下自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② 丹阙,墨红色的宫门。绿烟,指遮蔽月光的浓重的云雾。

  ③ 但见,只看到。宁知,安知。没,隐没。

  ④ 白兔捣药,是古代的神话传说,西晋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

  嫦娥,传说中后羿的老婆,她偷食了羿

  的仙药,成为仙人,奔进月中。见《淮南子·览冥训》。

  ⑤ 当歌对酒时,在唱歌饮酒的时候。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金樽,精巧的酒具。

  那是一首应友人之请而做的咏月抒怀诗。

  诗人以纵横恣肆的笔触,从多侧面、多条理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通过海天气象的描画以及对世事推移、人生急促的慨叹,展示了做者奔放博大的胸襟和超脱潇洒的性格。

  全诗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悠悠万古,长存稳定的明月,是永久时空里的奇观,经常引起人类的无限遐思。

  前两句以倒拆句式统摄全篇,以疑问句表达了诗人的那种猜疑,极有气焰。诗人停杯深思,颇有几分醒意,仰看苍冥提问道:那亘古如斯的明月,事实是从何时就存在的呢?那一对宇宙本源的求索与猜疑,现实上是对本身的生命价值的根究和探觅,“停杯”二字生动地表示出他的憧憬与迷惘糅杂的情态。

  三四句写出了人类与明月的微妙关系。从古到今,有几人想要飞升到月中以求长生不老,但皆是枉然,而明月却仍然用万里清辉普照尘世,陪伴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们。两句写出了明月既无情又有情、既亲热又神异的人格化的特征,蕴含着诗人憧憬而又无法的复杂心境。

  “皎如”两句极写月色之美。浓重的云雾渐渐消失,月亮皎洁得有若悬挂在天际的明镜,散射出清澄的光辉,照临着墨红色的宫门。诗人以“飞镜”为譬,以“丹阙”、“绿烟”为衬,将皎洁的月光写得妩媚动听,光芒耀眼。“但见”二句,借明月的夜出晓没来慨叹光阴流逝之速。

  明月在夜间从东海升起,破晓隐没于西天云海,如斯轮回不已,尘世间便在其频频出没中推演至今。两句中既表达了对明月踪迹难测的惊异,也隐含着对人们不知爱护保重美妙光阴的深厚叹惋。

  “嫦娥”两句驰骋想象,就月中的白兔、嫦娥提问,是诗人的第二次问月。

  白兔在月中年复一年地捣着药杵,嫦娥在月宫里孤单地生活着,到底谁来陪同她呢?在对神物和仙女孤单命运的同情中,流露出诗人本身的伶丁高洁的情怀。“今人”两句,在回环唱叹中抒发人生有限而宇宙无限的慨叹。“今人不见古时月”,现实是在说“今人不见古时人”;“今月曾经照前人”意味着“古月仍然照今人”。

  明月万古如一,而人类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前人,后不见来者,宝贵的生命倏忽即逝。结尾四句收束上文,进一步表达对宇宙和人生的根究和慨叹。从古到今的无数人们,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往,面临着空中统一个永久的明月,或许都曾有过类似的慨叹吧!我只期看在唱歌饮酒的时候,皎洁的月光能长照杯中,使我能尽情享受当下的美妙人生。

  人是一棵苇草,但却是一棵能思惟的苇草。诗人有感于明月长存而人生短暂,人类无法改动那一天然法例,因而就更应当爱护保重此生的点滴工夫,在霎时掌握永久。结句虽暗含及时行乐之意,但总的基调仍然是积极向上的,展示了诗人奔放自适的宽广襟怀。

  全诗豪情充沛旷达,语言顺畅天然,极富回环错综之美。

  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回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体例,将明月与人生频频比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看感触感染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根究。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问》,下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强的艺术传染力。

0
回帖

李白的《把酒问月》全诗?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