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穷则独善其身”的下句是什么?出自何处?

3个月前 (12-12 20:09)阅读3回复0
yk
yk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3
  • 经验值13322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6645
  • 回复0
楼主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全国

出自《孟子·尽心上》,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全国”,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涵养小我道德,得志时就使全国都能如许”。

达则兼济全国!没错 不外似乎那句是在前面把

  全句是:

不已物喜,不已己悲,达则兼济,全国、穷则独善其身--(人生处世)

可能有的伴侣看到那篇文章的标题问题会说:错了!应当是“达则兼济全国,穷则独善其身”才对。确实,《孟子》本来说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全国”。后人习惯先“达”然后“穷”并改“兼善”为“兼济”,尚不失孟子原义。

  但我确实认为:一小我假设实心想要“善其身”与“济全国”,那仍是改成本文标题问题所云的“穷则兼济全国,达则独善其身”的好。

思惟史上时髦的看点认为,“达则兼济全国,穷则独善其身”是做为中国文化精华的“儒道互补”的表现:前半句表达了儒家的抱负主义和进世精神,然后半句展现出道家的豁达立场与出生避世境域。

  不外,“文本史”的角度讲,那个说法是有明显缺陷的:如上所述,整个那句话原出于《孟子》,本与道家无关。而道家或老或庄,似乎都没有说过“善(无论独善兼善)其身”之类的话。相反,原来意义上的道家是主张“绝仁弃义”解构道德而逃求无长短无善恶的“逍远”境域的,它其实不强调小我道德涵养。

  说前半句是儒后半句是道,似难以服人。

但假设把“兼济全国”与“独善其身”的道德含义除往,而只把它们理解为“有为”与“无为”,则那句话(不只是后半句)又成了地道的道家思惟。人们经常只把“无为”看成是道家主张,其实至少庄周那个道家宗师也有逃“;有为”的一面。

  在《庄子·外篇·山木》中,庄周曾自比“腾猿”:“其得楠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虽羿、蓬蒙不克不及眄睨也。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未便,未足以逞其能也。”山公抱上了崇高的大树,便得志称雄,“王长其间,虽羿、蓬蒙不克不及眄睨也”。

  而一旦掉到了荆棘丛中,就夹起尾巴做孙子,“危行侧视,振动悼栗”了。换句话说,在庄周看来,人当失势时是“有为”的,所谓“无为”,就是“处势未便,未足以逞其能”时的保存体例:“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奚可得邪?”。

达则兼济全国.出自

0
回帖

请问,“穷则独善其身”的下句是什么?出自何处?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