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鼎的“洞仙歌”那首词有什么典故?

3个月前 (12-12 10:17)阅读4回复0
dyyh
dyyh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7
  • 经验值13695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7391
  • 回复0
楼主

  做为一个南渡名臣,赵鼎与秦桧猛烈匹敌,但因为高宗赵构偏袒秦桧,以致赵鼎被罢谪岭南。 可是他的兴复之志从未覆灭,亦从未让步于秦桧的淫威之下。他为使全家不遭秦桧的诛杀,他杀前 还在预造的铭旌(柩前灵幡)上写上两句话:“身骑箕尾回天上,气做山河壮本朝。

  ”其报国之大志苍 天可鉴。那首词就是他被贬岭南时所做。河山之恋,故乡之思,溢于言表,而忧愤之情也流露无遗。 全词写了做者在一个秋夜的所行所思。上阕集中写了三个生活细节:独酌、悲吟、孤卧。起三 句写月下独酌:新雨初过,山月朗照,月影浮动,新酒飘香,那恰是敞怀畅饮的时刻,可一拿起酒杯又 想如斯良夜只是一人独饮,其实败味得很。

  那天然要引起对本身被谗谄的愤慨,于是有月下悲吟一 举。“漫悲吟,单独拈断霜须”,此句是说受此耻辱无处申述,只好单独以长歌诉忧愁了。因为那悲 吟有深度,有力度,是心里深处的颤动与呐喊,不觉间拈断数根白须。“还寝息”二句写孤衾独卧。 意思是说独酌无味,悲吟伤情,还不如回房寝息,可是因为秋夜凄凉难成寐,以及余恨未消等多种原 因,又久久不克不及进睡,心绪茫然。

  以上三个持续性的细节,配合表白做者困难的境况与激愤的情怀, 以及时日难以消遣的愁苦。 下阕集中写他独卧孤衾中时的所闻和所感,是进一步表达心境。“同情窗外竹”三句既是景语, 更是情语,并且是整首词意脉的枢纽。窗外的竹子整夜被西风吹动,撩人愁思,于是有下面“奈此九 回肠”的披露;然从“同情”“不怕”“弄”等用语看来,做者又暗自赏识竹子的抗风斗冷的操行,结梦 处立誓要回故乡。

  “九回肠”,出于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的“是以肠一日而九回”,言愁怨极多 此处亦言心中积苦深重,以致满腹忧愁,此中最次要的就是本身梦寐所求的人远在天那边,同时也 是诉说本身被贬异乡。前面总冠以一个“奈”字,道出头具名对那些冲击与虐待的迫不得已,显露其愤激 不服。

  “人何处”的“人”,联络上下文看,当不行是说家中的亲人、朝中的素交,而是主指宋高宗。封 建时代的臣子一旦得功远谪,老是寄期看于皇帝可以固执己见把他召回。赵鼎尝两任宰相,曾是高 宗的心腹,称为“实宰相”。“解铃还须系铃人”,他寄期看于皇帝安适情理之中。

  故词的结处又从悲 怆的感喟,转向固执的逃求:“纵陇水秦云阻回音,便不准时闲,梦中觅访? ”“陇水”,即陇头之水;“秦 云”,即秦岭之云。那都是长安城的光景,也是进出长安必需通过的障碍物,那里用以指奸臣。那几 句是说纵然有奸邪当道阻挠我回到朝廷,但他们总不克不及不准我在梦里求得回途。

0
回帖

赵鼎的“洞仙歌”那首词有什么典故?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