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古代称为“篷”。秦汉后,笛才成为竖吹的箫和横吹的笛的配合名称。
笛是中国更具特色的吹吹打器之一。1986年5月,在河南舞阳县贾湖村东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发掘出16收竖吹骨笛(用鸟禽肢骨造成),根据测定距今已有 8000余年汗青。
竖吹,音孔由五孔至八孔不等,此中以七音孔笛居多,具有与如今我们所熟悉的中国传统大致不异的音阶,骨笛音孔旁刻有等分符号,有些音孔旁还加打了小孔,与今天的中国调子完全一致,仍可用其吹奏如今的民间乐曲。
黄帝期间,即距今大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生长着大量竹子,起头选竹为素材造笛,《史记》记载:“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縘、斩而做笛,吹做凤喊”,以竹为素材是笛造的一猛进取,一者竹比骨振动性好,发音洪亮;二者竹便于加工。
秦汉期间已有了七孔竹笛,并创造了两端笛,蔡邕、荀勖、梁武帝都曾造造十二律笛,即一^笛一'律。
笛在古代称为“篷”。到了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有“笛,七孔,竹莆也”
的记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