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意:我常为春光逝往无处觅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那里来。那句话出自《大林寺桃花》。《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江州(今九江)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此诗说初夏四月做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赶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
诗中写出了做者触目所见的感触感染,凸起地展现了发现的骇怪与不测的欣喜。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醒吟先生,本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配合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普遍,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医生。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做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人物关系纠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