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无银三百两是何意?

2年前 (2022-12-12)阅读5回复3最佳爬楼位置
lrj
lrj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53618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07236
  • 回复0
楼主

  此地无银三百两,成语,发音:yù gài mí zhāng 指想掩盖坏事的本相,成果反而更明显地表露出来。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有同名片子“此地无银三百两”。出 处先秦·左丘明《左传·昭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

  ”(章,同“彰”。)典 故春秋时,鲁昭公三十一年的冬天,邾国医生黑肱,背离邾国而投靠鲁国,他的封地滥(今山东滕州东南)随之而并进鲁国的邦畿。(鲁国在今山东南部,曲阜是其时的首都;邾国是与鲁国交界的一个小国,故城在今山东邹城东南。)孔子所著的《春秋》,在《昭公三十一年》中,记下了那段汗青:“冬,黑肱以滥来奔。

  ” 《春秋》的文笔,过往一般文人都认为它是最精练的,叙事和评论、贬责和褒扬,措词用句,都很严谨而恰合分寸。《左传》论述《春秋》说:黑肱并不是崇高人物,按《春秋》的编写原则,本可没必要记载,更没必要写出名字。但是因为疆土有变更,那就是严重的事务,不克不及不记上一笔了。

  (“贱而书名,重地故也。”)《左传》还颁发议论道:“如许看来,一个以封地叛国的人,即便他不是大人物,也会因而而出名,并且会因而而使他的叛国功名永久无法掩盖,是故君子动则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彰(有的人要想得个美名而无法得到,有的人得了恶名要想掩盖也掩盖不了),惩不义也。

  ”清代学者顾炎武关于上述《左传》的议论加以填补道:“或欲盖而名彰,如赵盾伪出走,崔杼杀太史,将以盖弑君之恶,而其恶益著焉。”(参看“董狐之笔”。崔杼,齐国医生,他谋杀了齐庄公,却喊负责记载汗青的“太史”,把齐庄公之死写成是病死的。太史不附和,因而被崔杼处死了。

  但是继任的史官仍然只记“崔杼弑君”的事实。崔杼连续杀了三个史官,他的弑君之功不单隐瞒不了,反而愈闹愈大,功行愈显著了)顾炎武举了赵盾和崔杼杀戮了国君而不认可的报酬例,说是“盖弑君之恶,而其恶益著”,和上述“欲盖而名彰”意思一样。《申鉴·时事》也有与此类似说法:“或欲显而不得,或欲隐而名彰”。

  “欲盖而名彰”后来一般都做“此地无银三百两”。弥,愈加;彰,显著。诡计掩盖事实本相,成果反而愈加表露得清晰。

0
回帖

此地无银三百两是何意? 相关回复(3)

空灵幽梦
空灵幽梦
沙发
此地无银三百两,寓意贪心不足蛇吞象,告诫人们不要过于贪婪追求物质财富而忽视其他重要价值。
5天前 (08-14 01:23)回复00
雨夜清寂
雨夜清寂
2楼
此地无银三百两,寓意愚昧与自欺难藏真相。
5天前 (08-14 01:24)回复00
碧海
碧海
3楼
此地无银三百两谚语意味着无需保密也能揭示真相,警示多此一举。
5天前 (08-14 01:27)回复00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