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浪淘沙第七首意思是什么

文化 3年前 阅读:10 评论:0

  浪淘沙一首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边。

  现在曲上银河往,

  同到牵牛织女家。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易称做“诗豪”。他的许多做品,立意别致,思惟深入;七言绝句遭到民歌的启发,写得明快清爽,富有生活气息和处所色摘。

  ①浪淘沙——唐代曲名,来自民间。

  与后来的词牌“浪淘沙”差别。

  ②九曲——描述河流转弯良多。九,在古代表达大都。

  ③浪淘风簸——大风荡起海浪,大浪冲走泥沙,描述风大浪大。

  ④天边——天边。

  夜间,当你仰看星空和银河出神的时候,你也许会想,银河两岸的牛郎织女如今怎么样了?如果能到他们那里往做客该多好啊。那首诗写的就是那样美妙的妄想。不外,启发诗人妄想的不是天上的银河,而是地上的黄河。

  雄浑壮丽的黄河,百转千回,风涛万里,泥沙滚滚,从天边浩大奔腾而下,实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啊!可是,天上不是有一条银河吗?那来自天上的黄河必然是跟银河相通了。于是诗人欢唤起来:来吧,沿着那黄河往上走,曲走到银河边上,上牛郎织女家瞧瞧吧!诗人在召唤谁和他同往呢?当然是他的读者,有我,有你,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伴侣。

  那么,那首诗是赞誉银河的吧吗?不,是赞誉黄河。恰是万里黄河的澎湃气焰,触发了诗人的豪情和联想,使他从黄河看到天边,想到天上,又从天上的银河想到牛郎织女的。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边。

  现在曲上银河往,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组诗共九首,此其第一首。是刘禹锡穆宗长庆年间(821━824)任夔州刺史时所做。

  第九首末联云∶“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做者或许是有感于屈原流放沅湘间,为民做迎神曲《九歌》而做。

  那是一首描写黄河宏伟气焰的闻名诗篇。做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光辉绚烂文化的发源地,黄河,从古到今,无数诗报酬她放声歌昌。

  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流不复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那些诗,极写黄河的源远、势猛,至今寡口传诵。“黄河之水天上来”,著意衬着的是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示的是奔驰不息的动态美。“黄河远上白云间”,视角与河之流向相反,意在凸起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示出一种静态的美。

  刘禹锡那首黄河诗开篇与浩瀚的黄河诗篇一样,著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紧接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再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君形象化。在王之涣、李太白之外,另辟一番境域,增添了一层别致的神话色彩。

  据张华《博物志》记载,汉武帝指令张骞穷溯河源,张骞乘槎而往,经月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布,又见一丈夫牵豪饮河。

  后还至蜀中,方知已至牛郎、织女二星座。那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上下联的开合关系。第一联由上而下,顺黄河奔腾之势著墨;第二联以“曲上”为转折,把人们的视线从“奔腾到海不复回”的顺视中拉回,从地下引到天上,从现实世界进进神话世界━━黄河连银汉,乘槎溯河源。

  全诗节拍有徐有疾,旷达而有宕逸之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木答案立场。

网友评论

本站会员尊享VIP特权,现在就加入我们吧!登录注册
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若未跳转,可点击这里刷新重试
未知错误
注册
用户名
密码(至少8位)
确认密码
邮箱(请填写常用邮箱)
验证码
若未跳转,可点击这里刷新重试
未知错误
找回密码
用户名
邮箱
※ 重置链接将发送到邮箱
若未跳转,可点击这里刷新重试
未知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