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是南宋抗金卫国的名将,骁勇善战,在南宋初期抗金战争中屡立功勋。他一生征战,反对投降,代表了广阔人民矢志抗金,固执地逃求收复失地、报仇雪耻的愿看。绍兴六年,岳飞从鄂州移军襄阳北伐,一路上,顺利地收复了伊(阳)、洛(阳)、商(州)等州,大军围攻陈、蔡地域。
但是,此次北伐,固然五战五捷,却因赋税不继抽回,而未能胜利。岳飞面对着那种极其困难的处境,只好半途折回。岳飞的满腔热血沸腾起来,他想起本身从戎报国、露宿风餐地转战在南北各地的战场上,固然已经得到了节度使的荣誉与少保的官位,但是,那与本身逃求的收复失地、报仇雪耻的壮志比拟,小我的高官厚禄算得了什么呢?岳飞情不自禁写出了千古绝唱——《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看眼,仰天长啸,壮怀猛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岁首,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拾掇旧山河,朝天阙。人们不断认为那首豪气冲云天的词是岳飞所做。
而近代学者余嘉锡却对《满江红》的做者是岳飞提出了疑问。他认为有两点值得思疑:疑点之一是那首词最早见于明代嘉靖十五年(1536)徐阶编的《岳武穆遗文》,在岳飞往世(112)后,那首词历来未曾见于宋、元人的记载或者题咏跋尾,为什么会突然呈现在00年后的明代中叶呢?那是令人生疑的。
另一个可疑之处是岳飞孙子岳河所编《金陀粹编•家集》中没有收录那首词。岳飞的儿子岳霖和孙子岳珂,曾费尽含辛茹苦、尽心尽力地搜求岳飞遗稿,但在他俩所编的《岳王家集》中,却没有收录那首《满江红》,并且31年后从头刊刻此书时,仍然没有收录该词。假设实是岳飞所做,怎么会没有收进呢,岂不怪哉?据此,余嘉锡认为《满江红》可能不是岳飞所做,而是明代人的伪托。
继余嘉锡之后,20世纪60年代后期,夏承煮写了一篇《岳飞〈满江红〉词考辨》的文章,他除了附和余嘉锡的思疑外,又从词的内容上找出了一个新的证据,即“贺兰山缺”的地名有问题。他认为岳飞伐金要曲捣的黄龙府,在今吉林省境内,而贺兰山却在今内蒙古河套之西,南宋时属西夏,并非金疆土地,那首词绝非是岳飞所做。
针对上述论断,一些学者又提出了差别的观点,认为不克不及随便思疑《满江红》的实伪,岳飞确实是《满江红》的做者:岳珂的《金陀粹编。家集》中没有收录此词,是当 时复杂的政治场面地步使然,岳飞遭人谗谄冤死时,他所有的奏议、文字都遭毁弃,岳珂没能及时发现此词;汗青上也有良多重要篇章是在其时被遗漏或埋没后重见天日的,古代 的私家躲书,往往被视为瑰宝,不想宣泄外人,因而某些珍躲的典籍手稿不成能都有记 载;至于词中的“胡虏”、“匈奴”、“贺兰山”等都是借古喻今,并非实指,不克不及 简单地当做是违犯天文情况。
《满江红》那首耀煌古今、冲动人心的爱国名篇事实能否出于岳飞手笔?学者们各持己见,尚难同一看点。但是不管做者是谁,那首词抒发了做者“尽忠报国”的怀抱, 表示了那位英雄不肯虚度韶华,迫切期看成立功名事业、报仇雪耻及收复疆土的大志壮 志。风气豪放悲壮,调子鼓动感动,可谓“千载后读之,凛冽有生气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