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鱼和熊掌不成兼得?又为什么会用黄花菜都凉了来描述时间长呢?

3个月前 (12-05 11:44)阅读2回复0
xx
xx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6
  • 经验值13102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6205
  • 回复0
楼主

  成语“鱼与熊掌不成兼得”出自孟子《鱼我所欲章》。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成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成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详细事物打了一个例如: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克不及同时得到的情状下,我甘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克不及同时得到的情状下,我甘愿舍弃生命而要义。

  在那里,孟子把生命比做鱼,把义比做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贵重就像熊掌比鱼更贵重一样。

1。因为要想得到熊掌要往山上往打,而要想得到鱼要往水里往捞,那两者不成能同时得到,所以熊掌和鱼不克不及兼得。

2。那句话的本意不是说二者一定不成兼得,而是强调当假设不克不及兼得的时候,我们应当若何取舍。

孟子的原话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成兼得,舍鱼而求熊掌。” 他是用鱼与熊掌来比方“生”与“义”的取舍关系:“生,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成兼得,舍生而求义。”

所以,在不发作抵触的情状下鱼和熊掌应该说仍是能够兼得的。

     “黄花菜”是个变种,原来是“黄花”。但那个“黄花”却已不是“黄花菜”了,在古诗文里,“黄花”专指菊花。如相传为王安石所做的咏菊诗:“昨夜西风过院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李清照词《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枯槁损,现在有谁堪摘?”《醒花荫》:“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如今让我们来看苏轼咏菊的名句。《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末句“明日黄花蝶也愁”,在他的诗《九日次韵王巩》中也曾用过。此诗此词,都做于重阳节即农历九月九日。“黄花”,当然是指菊花,古代有重阳赏菊的风俗。

  “明日”,指重阳节第二日,即九月十日。“明日黄花蝶也愁”,是说假设错过了重阳赏菊的更佳时机,待节后再来,花已凋落,蜂蝶也无兴致了,以此比方过时的事物。当然,那是诗人夸饰的说法,九日、十日只要一天之差,花不至于残到那种水平。唐人郑谷就说过:“节往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

  自缘今日人心别,未必秋香一夜衰。”后两句说的是实话,花未必一夜式微,是人的心境差别了。第一句给了苏轼启发,由“节往蜂愁蝶不知”升华为“明日黄花蝶也愁。”

  最要紧的就是“明日黄花蝶也愁”那句话。若给以最简洁、最通俗的阐明,它的意思就是“晚了”———那不恰好和“黄瓜菜都凉了”是一样的意思吗?

  结论已经有了:“黄瓜菜都凉了”恰是从“明日黄花蝶也愁”演变而来。

  只是因为苏学士的诗句太雅了,老苍生囫囵吞枣,难以消化,遂以讹传讹,先是把“黄花”酿成了“黄花菜”,后来又酿成了“黄瓜菜”。

  之所以形成如许的误会,大约阿谁“蝶”字也有必然的连带责任,它不是和盛菜的“碟”同音嘛!于是东坡居士的“黄花”末于酿成了一道“黄瓜菜”,被盛到“碟”里,你如果来晚了可不就“凉了”嘛!

  想到那里,不由哑然失笑:雅俗之间的沟通竟如斯之难,我们习认为常的语言文字中,如许的鬼使神差不知还有几!。

0
回帖

为什么鱼和熊掌不成兼得?又为什么会用黄花菜都凉了来描述时间长呢?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