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春节、中秋节、国庆节、清明节的来历和传统食品?

6个月前 (09-25 07:03)阅读6回复0
xx
xx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6
  • 经验值14446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8892
  • 回复0
楼主

  春节的简介和由来: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持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一般指元旦和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不断到正月十五,此中以元旦和正月初一为飞腾。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良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类活动以示庆贺。

  那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送旧迎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次要内容。活动丰硕多彩,带有浓重的民族特色。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降临,万象苏醒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成季节又要起头。人们刚刚渡过雪窖冰天草木凋谢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愿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天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驱逐那个节日。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风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本身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限。

  国度十分重视非物量文化遗产的庇护,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度级非物量文化遗产名录。

“年”的甲骨文写法为上面部门为“禾”字,下面部门为“人”字。金文的“年”字也与甲骨文不异也从禾、从人。小篆的“年”写做“上禾下千”,《说文解字·禾部》:“年,谷熟也。从禾,从千声。”小篆将“人”字讹变成“千”了,因而许慎用了此说,而“千”字本为有饰的人,此解也其实不矛盾。

  “禾”是谷物的总称,不克不及错解仅为“小麦”。年成的好坏,次要由“禾”的生长和收成情况来决定,而如今已挖掘出来的甲骨文中的“禾”字,几乎都是看上去轻飘飘地被压弯了腰,可见它象征着获得谷物消费的大丰收。“年”字下面的“人”字又做何解释呢?从甲骨文看,“年”字好象是人头上顶着轻飘飘的谷子的样子。

  中国夏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持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连合、昌隆,对将来依靠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汗青,它是由虞舜鼓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率领着手下人员,祭拜六合。从此,人们就把那一天当做岁首,算是正月初一。

  据说那就是夏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那一月叫元月。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味议决定在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接纳世界通用的公元编年。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又因一年24节气的“立春”恰在夏历年的前后,故把阳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夏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

汉族的春节风俗

 春节又称元日、元旦、无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过年,为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因为历法差别,各代岁首之日不尽一致:夏代为正月初一,商代为十二月初一,周代为十一月初一,秦代为十月初一,汉武帝时又恢复到正月初一,并延续至今。

  “春节”,各代所指也有区别。汉代指立春那一天,南北朝指整个春季,到了近代才斧正月初一。它是我国汗青最悠久、活动内容最丰硕、礼节最持重、场景最壮不雅、食物最精巧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各地食俗

  汉族的春节食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钱袋蛋、大肉九、全鱼、琼浆、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随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对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贺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浩瀚活动,极尽嫡亲之乐。

   如年夜饭,尤为讲究:一是全家务必聚齐,因故未回者必需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表现团聚之意;二是饭食丰富,重视“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饺子叫”千万顺”,酒水叫“长流水”,鸡蛋叫“大元宝”,金鱼叫“年年有余”;那条鱼准看禁绝吃,名为“看余”,必需留待初一食用.北方无鱼的地域,多是刻条木头鱼替代;三是座次有序,多为祖辈居上。

  孙辈居中,父辈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饮酒。吃饭时关门闭户,热闹尽兴而行。

中秋节简介和由来: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法节期为夏历即阴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那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聚的崇奉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聚节”、“女儿节”。

  因中秋节的次要活动都是围绕“月”停止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逃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规矩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敬、月下歌舞觅偶的风俗、是古代秋报拜地盘神的遗俗。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按照我国古代历法,夏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时,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门,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摆布微服泛江”的记载。曲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流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次要节日之一。那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跟着社会的不竭开展,前人付与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硕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画了一幅幅光怪陆离的名胜。

  自汉至唐,骚人骚人纷繁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蒲月圆时成为抒发豪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做团聚的象征,把八月十五做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而,中秋节又被称为“团聚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严重节日,又与科举测验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不断是统治者非常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刚好摆设在八月里举行。名胜与激情连系在一路,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需停止持重庆祝,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流行不衰,中秋节逐步成为我国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

中秋风俗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风俗。据史乘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风俗。其祭祀的场合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标的目的。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处所。《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那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恰是夜晚祭祀月亮。那种风俗不只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跟着社会的开展,也逐步影响到民间。

 中秋宴俗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世人围坐品味,佐以酒醋。

  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表演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弃捐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生齿将月饼切做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聚饼”。

  清宫月饼之大,令人不可思议。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外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即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网上找找。。。。。。。。。。。

都是传统节日

网上能找到

  ···············春节

是中国民间最持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一般指元旦和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不断到正月十五,此中以元旦和正月初一为飞腾。

  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良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类活动以示庆贺。那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送旧迎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次要内容。活动丰硕多彩,带有浓重的民族特色。

··············中秋节

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法节期为夏历即阴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那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聚的崇奉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聚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次要活动都是围绕“月”停止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逃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规矩月”。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敬、月下歌舞觅偶的风俗、是古代秋报拜地盘神的遗俗。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按照我国古代历法,夏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时,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门,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摆布微服泛江”的记载。曲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流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次要节日之一。那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国庆节

节日来历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那里应该申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思维中的那一印象其实不切确。

  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仪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现实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昔时10月1日之前一个礼拜就已经颁布发表过了。其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做“开国盛典”。

  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那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降生。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告假不克不及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

  ”毛泽东说“我们应做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那一天做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持重欢庆的节日了。

············清明节。

0
回帖

谁能告诉我春节、中秋节、国庆节、清明节的来历和传统食品?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