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写那篇漫笔是在2014.8.8日,第二天是她15岁的生日。期看看文的列位大大理解宽大,事实她只要15岁。
13岁的时候,我看报亭里的言情杂志,被里面那完美而虚假、却又惊天动地的恋爱冲动得食不寝夜不寐。
14岁,我起头接触张爱玲、林微因、徐志摩等民国做家,领会到衣香鬓影、觥筹交织后的动乱与不安。
15岁,我在本身生日的前一天看完了《喜宝》。
那实是给我本身的生日礼品吗?假设是如许的话,我会对本身说:谢谢,那实是一个极好的生日礼品。
《喜宝》是我所读的亦舒的第一本书。
我想本身从未喜欢过一本书到达如斯地步。哪怕其时看完《倾城之恋》、《十三春》后,我也未曾有过如许的情感:忧伤却又冲动的心绪!刺激动人!我的指尖蔓延至我整个身体,我的大脑有一刻的空白。
好久,我眨了眨干涩的眼睛,恢复了思惟。
你可知此时的我在想什么?我在想,我要不要哭?
你问我为何要哭?我会答:我也不知。
只是觉得好麻木、好孤单。身上流的血与那灵魂似乎不是我的一样。也许我认真听,能够听到身体内部骨骼碰击的轻脆声音响起。
“呵”--我嘲弄地勾了勾唇,缓缓闭上了眼。
“轰”--似乎记忆之阀被翻开,发出繁重的机械声响。
喜宝、勖存姿、聪明、家明、聪恕……
他们沿着记忆的鸿流向我款款走来。
我猛然睁开双眼,震动好久。
明明是不存在的人物,就连书中也未曾有过多的表面描写,为何此刻会如斯清晰地呈现在我脑海里?
我不晓得,我实的不晓得。
也许那即是亦舒的魔力。
当你最起头沾染上她文字上,觉得那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外尔尔。可是当你陷进她下的毒时,连你本身也许都未曾知。
看到汉斯那点时,我起初认为不外就是个和丹尼斯阮一样的副角。我千万没有想到,那个我眼中的“副角”竟被亦舒运用得那般完美,完美地发扬了他的价值。为后来勖家的悲剧做了一个繁重而不成贫乏的展垫。
看那本书时,我以一个清醒的旁看者的身份看戏,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偏心于一个角色亦或不喜欢任何一个角色。因为在我眼中,他们都有本身的定义,哪怕是管家辛普森、女佣、司机或是老添,在书中都不是以一个“副角”的存在而活。
生命是什么?我们远处从全面的说法往理解它。
只是若我们人生的故事还未结束,谁晓得我们以后会碰着怎么样的人、怎么样的事呢?
施懿纹 201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