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就是苏州。
苏州有一个典雅的别号“姑苏”。“姑”的发音为辅音G,本地土语音,发声词,无意义,常做公用名词的前缀词。
相传,在夏代有一位很有名望的谋臣叫胥。胥不只有才学,并且精通天文天文,因帮忙大禹治水有功,深受舜王的敬重,封他为大臣,并把吴地封爵给胥。
从此,吴中便有了“姑胥”之称。年代久了,“胥”字又不太好认,而在吴语中,“胥”、“苏”两字附近,于是“姑胥”就垂垂演酿成“姑苏”了。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也是讲的苏州。
苏州(汉语拼音:Sūzhōu,方言:苏州话),中国城市,位于江苏省东南太湖之滨,长江三角洲中部,是中国出名的汗青文化名城。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大臣伍子胥在此筑城定都,迄今已有2500余年的汗青。苏州古称吴,现简称苏,拥有姑苏、平江、吴都、东吴、句吴、吴中、吴下、吴门、吴州、吴郡、长洲、茂苑等多个古称和别称。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命名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沿称至今。
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大城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江苏省省辖市,行政级别为地级市,现实享受副省级城市待遇,是江苏省的经济、对外商业、工贸易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苏州是中国出名的汗青文化名城。那里从来以山川秀美、园林典雅而闻名全国,有“江南园林甲全国,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
苏州古典园林的汗青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人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顾辟疆所建的辟疆园。历代造园昌隆,名园日多。明清期间,苏州成为中国最富贵的地域,私人园林遍及古城表里。16——18世纪全盛期间,苏州有园林200余处,如今保留尚好的有数十处,苏州因而素有“人世天堂”的佳誉。
苏州是有效材料显示现存至今的最古老的城市,苏州在春秋期间是吴国的政治中心;西汉武帝时为江南政治、经济中心,司马迁称之为“江东一城市”(司马迁《史记•货殖传记》);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南移,陆游称“苏常(州)熟,全国足”(陆游《奔牛水闸记》),宋人进而佳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苏州则“风物雄丽为东南冠”;明清期间又成为“衣被全国”的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誉称苏州“最是尘凡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苏州全市道积8488平方公里,此中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
2007年岁暮,全市户籍总生齿6244311人,此中市辖区2353019人,2007年全市出生生齿48552人,出生率为7。83‰,全市生齿天然增长8049人,增长率为1。30‰;苏州市下辖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吴中区、相城区、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区虎丘区。
1993年,苏州被国务院批准为“较大的市”。
亦做“ 姑胥 ”。
1。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史记·河渠书》:“上 姑苏 ,望五湖。”《淮南子·人世训》:“[ 越王 ]甲卒三千人,以禽 夫差 於 姑胥 。
”参阅 宋 范成大 《吴郡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六·吴县》。
2。指 姑苏台 。《国语·越语下》:“ 吴王 帅其贤良与其重禄,以上 姑苏 。” 韦昭 注:“ 姑苏 ,宫之台也,在 吴阊门 外,近湖。”《史记·吴太伯世家》:“ 越 因伐 吴 ,败之 姑苏 。
” 司马贞 索隐:“ 姑苏 ,台名,在 吴县 西三十里。”《后汉书·济南安王康传》:“ 吴 兴 姑苏 而灭。” 李贤 注:“ 姑苏台 一名 姑胥台 。”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谋吴》:“姑击之于 檇李 ,复败于 姑苏 。”拜见“ 姑苏台 ”。
3。 苏州 吴县 的别称。因其地有 姑苏山 而得名。《荀子·宥坐》:“女以谏者为必用邪? 吴子胥 不磔 姑苏 东门外乎!” 汉 王符 《潜夫论·边议》:“ 孟明 补阙於 河西 , 范蠡 收责於 姑胥 。” 唐 张继 《枫桥夜泊》诗:“ 姑苏 城外 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 明 冯梦龙 《山歌·月上》:“ 姑苏 李秀才 ,贫而风趣。”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来此已是 姑苏 ,猜想父母官员,必然要来参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