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其实有多个别称:姑苏、吴、吴县、东吴、平江、吴中等等,姑苏只是此中的一个叫法.
此事可上溯到大禹时代。
其时大禹在太湖地域治水,他有两名次要助手,一位叫“胥”,是舜的农业大臣弃的儿子,另一位叫“冥”,是舜的民政大臣契的儿子。胥在水灾弭平后,被尊为“程度王”。
汉王符《潜夫论》也说到他:盖胥者,舜臣名,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吴者也。
胥被封于本地,想来是洪水退后,需要得力干部指导哀鸿重建家园。胥是高干子弟,又履历了此次抗洪查验,于是被录用为本地部落领袖。自后那一地域就以胥为名,称“姑胥”。
姑胥,《国语》、《史记》皆做“姑苏”,有人认为是“后世转音”(见《红兰逸乘》卷一),还有人认为“苏”的原字含“鱼”“禾”,表白此地是鱼米之乡,那都不确。姑胥又做姑苏,是因为古代吴、楚“胥”“苏”同音,如《左传》所称的楚国大臣申包胥,《战国策》做“勃苏”,就是例证。如今苏州人仍把“髭须”叫做“租苏”,也是古语的遗留。那就是姑苏的由来。
--摘自《金旅雅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