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夏代有一位很有名望的谋臣叫胥。胥不只有才学,并且精通天文天文,因帮忙大禹治水有功,深受舜王的敬重,封他为大臣,并把吴地封爵给胥。从此,吴中便有了“姑胥”之称。年代久了,“胥”字又不太好认,而在吴语中,“胥”、“苏”两字附近,于是“姑胥”就垂垂演酿成“姑苏”了。
姑胥又做姑苏,是因为古代吴、楚“胥”“苏”同音,如《左传》所称的楚国大臣申包胥,《战国策》做“勃苏”,就是例证。如今苏州人仍把“髭须”叫做“租苏”,也是古语的遗留。那就是姑苏的由来。
很到位,我就不多说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