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本来是指有壳的粮食;象稻、稷(jì计,即谷子)、黍(亦称黄米)等外面都有一层壳,所以叫做谷。谷字的音,就是从壳的音来的。
“五谷”那一名词的最早记录,见于《论语》。按照《论语》的记载:二千四百多年以前,孔子带着学生出门远行,子路落伍在后面,碰见一位用杖挑着竹筐的老农,问他:“你看见夫子吗?”老农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夫子?”
五谷的意思是指五种谷。
比《论语》更古的书如《诗经》、《书经》等里面,只要“百谷”,没有说“五谷”的。从百谷到五谷,是不是粮食做物的品种削减了呢?不是的。当初人们往往把一种做物的几种差别品种一个个起上一个专名,如许列举起来就多了。并且“百”字在那里不外是用来指多的意思,也并非实有一百种。
五谷那一名词的呈现,标记着人们已经有了比力清晰的分类概念,同时反映其时的次要粮食做物有五种。
五谷那一名词在当草创造的时候,事实指的是什么,没有留下记载来。我们如今可以看到的最早的解释,是汉朝人写的。汉人和汉以后人的解释次要有两种:一种说法是稻、黍、稷、麦、菽(即大豆);另一种说法是麻(指大麻)、黍、稷、麦、菽。
那两种说法的不同,只是一种有稻而没有麻,另一种有麻而没有稻。麻子固然能够供食用,但是次要是用它的纤维来织布。谷指的是粮食,前一种说法没有把麻包罗在五谷里面,比力合理。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其时的经济文化中心在北方,稻是南方做物,北方栽培的有限,所以五谷中有麻而没有稻,也有可能。
《史记·天官书》“凡候岁美恶”(预测年岁丰歉)下面所说的做物,就是麦、稷、黍、菽、麻五种,属于后一种说法。大要因为那些原因,所以汉人和汉以后的人对五谷就有两种差别的解释。
把那两种说法连系起来看、共有稻、黍、稷、麦、菽、麻六种次要做物。战国时代的名著《吕氏春秋》(公元前三世纪做品)里有四篇专门议论农业的文章,此中《审时》篇议论栽种禾、黍、稻、麻、菽、麦的得时失时的利弊。
禾就是稷。那六种做物和上面所说的六种完全不异。《吕氏春秋·十二纪》中说到的做物,也是那六种。
很明显,稻、黍、稷、麦、菽、麻就是其时的次要做物。所谓五谷,就是指那些做物,或者指那六种做物中的五种。但跟着社会经济和农业消费的开展,五谷的概念在不竭演变着,如今所谓五谷,现实只是粮食做物的总名称,或者泛指粮食做物罢了。
如今一般指粟、豆 、麻、麦、稻。
----------来自收集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三字经。
粟、黍、稻、麦、菽习称五谷,是中国栽培做物的代表,也是农业消费的核心。那些粮食做物中,粟、黍很可能是由黄河流域华夏先民起首起头种植的。而水稻的种植却是南方百越民族的创造;大豆的驯化则是东北民族的功绩;麦是西域民族引种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