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与古琉球国的关系 及 琉球闽人三十六姓! (转载)

3个月前 (12-02 12:48)阅读2回复0
xx
xx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6
  • 经验值13105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6210
  • 回复0
楼主

  中琉关系始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明太祖遣杨载持诏谕琉球,同年12月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奉表进贡。从此,中琉成立长达五百多年的朝贡关系。在五百多年的友好交往中,福州饰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明清对外交往史上占有无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先辈的政治、经济、文化恰是通过福州那个窗口,传布到琉球的每个角落,影响着琉球生活的每个方面。

  一、闽人三十六姓迁徙琉球

  在明朝长达277年的统治中,中国向琉球差遣使者有20次,而琉球进明朝贡达300余次,那是同期间与中国相往来的任何一个国度都无可相比的。更有目共睹的是明朝统治者赐琉球“闽人三十六姓善操船者,令往来朝贡。”那三十六姓中,多为河口(今小万寿桥四周)一带擅长驾船的福州人。

  闽人三十六姓对琉球国社会开展及文化的富贵做出了卓著奉献。中国的戏剧做品恰是通过闽人三十六姓传进琉球的。中国时髦的传统剧目或颂扬封建伦理道德,或颂扬对抗富贵强暴、争取幸福美妙的生活,都给琉球社会打上深深的中国传统伦理及文化影响的烙印。不只如斯,因为闽人三十六姓的移居,将中国的园林建筑风气也带进琉球。

  闽人移居琉球后在治理国度和传布中国文化方面也做出了良多奉献。如久米村闽人后嗣郑迥,嘉靖年间进国子监进修,回国后深受重视,“累官到法司”、故有“三十六姓为法司,自迥始”之说。在琉球国官职等级中,国相、法司官别离属于正一品及从一品,那足够阐明闽人政治地位之高。一代鸿儒程顺则以公费生身份拜在福州鸿儒陈元辅、竺天植门下,潜心研究儒家思惟达四年之久。他出资刊印的《六渝衍义》成为琉球人进修汉语及修身养性的课本,而且传布到日本等地。他以德性著称于琉球,和蔡温并称为琉球国汗青上两个伟人。

  闽人三十六姓关于将福州先辈的手工业传到琉球起到推波助澜的感化。如纺织印染、造船等。据《球阳》记载,早在1659年就有琉球人国吉尝奉王命,往福州进修织缎手艺,回国教授妥帖。因而,到了徐葆光使琉球时呈现“家家有机”的现象也就不敷怪了。琉球产麻布,染成许多颜色,故有“东瀛花布特重于闽”之说。

  为了改动那种“傅竹为筏,不驾船楫”的落后场面,在中国政府的搀扶帮助下,琉球国的造船业有了长足的开展。徐葆光《中山传信录》论有:“贡船,式略如福州鸟船。船掖施橹,摆布各二。船主八丈余,宽二丈五、六尺”,显示了琉球造船手艺引自福州。

  二、福州与封爵琉球

  因为每位琉球“国王嗣位,皆请命封爵”,因而明清两代共差遣封爵青鸟使达43名,封爵琉球国王23次。前去琉球封爵的历届封爵青鸟使,在京领命后都必需到福建筹备造封爵船,招募兵丁及其他随赴人员,待一切筹办停当后才气启程。而在福建造封爵船,从嘉靖年后均设在福州,皆因福州是福建市舶司所在地,是通往琉球的独一口岸。

  按明清规定,封爵琉球使除率领官方规定的职司员役外,还能够随带部门由本身抉择的从客,包罗文人、高僧、道士、医生、天文生、书画家、琴师等各方面的专家及能工巧匠,此中不乏闽人。封爵使团现实上就是一个浩荡的闽人文化代表团。封爵使团在琉球按规定完成封爵等各类仪式后,还有足够的时间与琉球各界人士停止多方面的文化交换。使团中的闽人因而成为中琉友好交换的使者,其交换内容广泛文化、艺术、医学以及手工业消费手艺等各个方面。闽籍封爵使还为琉球带往了中国的书法艺术,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封爵使状元林鸿年(福州人士),在那霸游览瑞泉时,题“源远流长”和“飞泉漱玉”八个字,赠与琉球国中山王尚青。琉球国王把它刻在石碑上,做为两国人民友好交往汗青悠久的见证。

  闽人三十六姓又称福建三十六姓、久米三十六姓,是对明朝迁居琉球的福建人三十六姓的总称。

  据《明史·琉球传》记载,1372年,琉球中山王察度向明朝朝贡。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明太祖为便利贡使往来,赐闽中船工三十六姓。其三十六姓,到底指的是三十六户仍是三十六人,或者“三十六”只是一种虚数,至今仍有争议。

  那些移民抵达琉球后,在那霸港四周的浮岛上成立了久米村,并定居于此。闽人三十六姓多为航海家、学者或其他拥有一技之长的人,他们在琉球负责航海、造船、外交文书的编写、翻译、对华商业等事务,因而在琉球社会中地位较高。

  从闽人三十六姓迁居琉球,到琉球被日本兼并的五百年期间,闽人三十六姓的后嗣多出任琉球王府的要职,三司官辈出。闻名的三司官郑迥、蔡温是闽人三十六姓的后嗣。冲绳学学者伊波普猷、实境名安兴于1916年出书的《琉球五伟人》一书中,列举出了为琉球汗青做出浩荡奉献的五位汗青人物麻平稳、向象贤、蔡温、程顺则、向有恒,此中,蔡温、程顺则两人是闽人三十六姓的后嗣。

  福州琉球墓园

  琉球墓园早在1000多年前,福州与琉球的友好往来就很频繁。明、清期间,福州与琉球(今日本冲绳)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日益增加,在福州的琉球墓即是福州和冲绳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关系密切的见证。 福州琉球墓园在福州仓山区白泉庵(福建师范大学福州仓山校区背后,福州长安山公园旁)。1986年,在清代埋葬琉球来华亡故人员的墓区范畴内建造,墓园占空中积3120平方米,内有8座琉球墓。 明洪武五年(1372年),中国和琉球便起头往来,福州被指定为中琉交通港口。凡琉球贡船及谢恩使、庆祝使、进香使和留学生等所搭船只,均须在福州登岸。据载,在此亡故的琉球人前后有578人,大大都当场安葬。现福州地域的琉球墓除墓园内8座外,还有白泉庵四周4座、高盖山2座、福建建筑学校和上渡塔仔村、连江镇海镇各1座,还征集得出土琉球墓墓碑10多方。 琉球墓多为单人葬,靠背椅形式,由供案、碑牌、侧屏、宝顶(龟甲形)、山墙等5部门构成,形造简单。碑牌书汉文,内容包罗国籍、姓名、职务、住址、生卒年月及墓地尺寸等,是反映古代中国和琉球国汗青交往的贵重实物材料。

  

0
回帖

福州与古琉球国的关系 及 琉球闽人三十六姓! (转载)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