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的由来

6个月前 (09-24 10:07)阅读4回复0
wsygfsj
wsygfsj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5
  • 经验值14744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9488
  • 回复0
楼主

  按照笔者的调研,曲到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之前,没有任何材料撑持“国画”那一概念已产生或应用。

  1、1919年:“国画”的第一次降生

  汗青的转折发作在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那一年,一场关于“整理国故”的运动的争论起始于思惟气氛活泼的北京大学。

  一时间,在“保留国学”“发扬国光”等等对那场运动庸俗化的曲解之下,“国”字风行一时,许多“中国有,外国没有”的工具,被缔造性地与“国”字那个定语联络到了一路。国乐、国医、国菜等等概念相继问世,肩负着民族国度文化复兴任务的“国画”概念也在那一阶段应运而生。

  如1923年成立的广东癸亥合做社(1925年改称国画研究会)的目标是“研究国画,复兴美术”,1926年苏州成立“国画学社”等等,都是比力早的“国画”的记载。虽然遗憾的是我们已无法清查到“国画”概念的始做俑者,但按照其时出名的文人何炳松、郑振铎等人对如许一种“言必称‘国’”的社会风气的记载,我们能够不难看到“国画”概念产生的一定、自觉与急迫。

  如1923年1月顾实指出:“迩来国度不雅念普及于人,……种种冠以“国”字之一类名词,复比比皆是。”而1923年癸亥合做社的立案呈文中更是明白宣告:“国画关系一国之文化,与山水人物、汗青风俗,同为暗示一国特征之征。”可见,“国画”概念产生的背后动力也是“国度不雅念”的普及。

  在强劲的西风吹袭之下,“Painting”毕竟在中国的传统之中找到了它的被造造出来的对应物,从而,“国画”那一概念初度降生了。

  但我们需要留意到,那一期间所说的“国画”,从外延上更接近于此前利用的“中国画”,与今天的所说的“国画”仍然有很大差别。

  在颁发于1926年11月12日《一般》上的《国画闲谈》一文中,同光(签名)写道:

  年月日,我说不清,总之有所谓“国画”在中国粹校中成为一种科目之日起,“洋画”也和其他科学一样,为中国人士所进修而且被欢送起来了,因而“国画”之名,遂应运而生。

  原那名之所由立,本系别于“洋画”而言,譬若有洋货然后又国货之名,由洋文然后有国文之名,初固无轩轾于其间也。

  可见,在“国画”概念产生初期,除了平添了一些浓重的民族色彩而外,那个概念的所指根本上与“中国画”是等同的,史实也表白1920-1940年代中,“国画”与“中国画”两个概念在美术界认识内部往往都没有明白的界定,1931年成立的上海“中国画会”的出书物名为《国画月刊》便是一例,当然,也有诸如潘天寿等“传统型”画家对峙利用“中国画”那一名称。

  但虽然是做为“国故”即中国传统文化的身份退场,但究竟结果在西方艺术大潮的冲击之下“国画”从一起头就被付与了“Painting”如许一个代表油画的英文对等名称。从而,在“艺术”如许一个来自于西方的新视角下,传统中国绘画的面孔不免发作各类各样的误读与欧化。

  同时也恰是因为那种定名的暗昧性,宣告了中国绘画在1920年代以后将要持续面对着被动而痛苦的开展之路。

  2、1958年:“国画”的第二次降生:

  考察中国现代美术,不克不及够轻忽艺术教育所饰演的无足轻重的角色。

  1949年以前,中国的高档美术教育,就绘画部门而言,是“中国画——西洋画”(1919年以前)或“国画——西画”(1919年以后,蔡元培在1927年的《兴办国立艺术大学之提案》中也必定地利用了“国画”区别于“西画”)的两分全国。据上文的阐述可知,“中国画”并没有被简称为“中画”是因为“国画”那一愈加民族化的概念的降生,而西(洋)画专业名称的演变,毋宁说是为求得字数上的对等,并没有其它意图。

  虽然1929年和1939年,在“交融派”画家林风眠和“传统派”画家潘天寿的别离主持之下,杭州国立艺术院国画、西画二系(科)合而又分,但是那都没有改动那种形式逻辑上同级的二元对立格局。正如至少从概念上没有明白地将西洋画等同为“油画”一样,将“国画”明白地界定为于卷轴文人画的倾向暂时还其实不非常明显。

  但1949年以后,跟着“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办事”的要求的提出和苏联契斯恰柯夫油画教学系统的引入,那种“二分法”从内部产生了裂变。以中央美术学院(在国立北平艺专的根底上于1950年4月成立,院长徐悲鸿)为例,那一变化的间接后果就是原先的“西画”别离成系(1954年成立版画系,1956年成立油画系)。

  因为以适意为主体的传统中国绘画不具备像古典油画那样的天然的现实主义气概,“国画”概念在1950年代以后也一度遭到冷遇进而量疑,其时关于传统绘画的攻讦者更倾向于利用“中国画”而不是“国画”那个产生于国民党统治期间民族救亡运动中、不克不及代表新兴共和国之“国”的定名。

  同时也是为求形式逻辑上定名的对等,原先的“国画”酿成了“彩墨画系”(1953年成立,1958年复改称“国画系”)。至此,“彩墨画”与“油画”“版画”“连环画”等等被规定成为学科分类上同级的画种,素描做为“一切外型艺术的根底”也成为各系配合的大课。

  若是说1953年彩墨画系的成立意味着“国画”所代表的“民族国度”意味被一度排挤,那么有趣的是,1958年,中央美术学院的彩墨画系再次被改为“国画系”,则意味着新的“国画”的概念在一片争论和量疑声中第二次的降生。在1949年从法令上确定国旗、国歌、国徽之后,1950年代中在民间呈现了继“整理国故”运动之后的第二次“国”字定名热潮——就是在如许的气氛里,人们将“牡丹”定为“国花”。

  不幸的是,“国画”在那两次热潮中都遭到了连累。只不外此时的“国”字已不再代表“民族的”而是暗暗改变成了“政权的”。因而,将“彩墨画(卷轴文人画)”定为“国画”,也就明白的具有了新中国政权的官方意识——“国画”的那一次降生意味着从民国期间代表传统绘画的“国故”“国学”改变成了新政权指导之下的“新中国”的画种。

  对中国绘画写实才能的量疑,最末屈就于新兴的民族国度关于一种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的迫切要求。那个期间,尔后,国画、油画、版画并列的“外型艺术”门类格局更是约定俗成的被规定下来,“国画”的外延义也从最后区分与西洋绘画的“中国绘画”限制成现代意义上的“彩墨画”。

  于是产生了如许一种吊诡的现象:人们一边竭力地将国画描述成一种民族和政权的代表,一边鼎力大举地批判那种绘画款式的“不革命”“不科学”。从而在“反映现实、称道社会主义风貌”的要求之下,传统的“彩墨画”也必需被革命。从而,写实的社会主义新“国画”大行其是。

  而尔后接连的政治运动,更是把那种“国画”彻底的打上了统治阶级意志的印记。在如许的政治情况中,许多传统派的老画家也不自觉的卷入此中,高喊:“政治挂了帅,翰墨就差别”“离开党的指导,离开群寡的帮忙,翰墨,翰墨,我问‘您有何用途’?”!

  值得一提的是,1956年6月1日的国务会议决定成立“北京中国画院”(1957年正式成立,院长叶恭绰),按照水天中的考察,那个名称是在周恩来的提议下从“北京国画院”改动而来。

  在权利的收配下,狭义化了的“国画”再次与“中国画”也即“中国绘画”成立明白的联系关系。至此,“中国画”也已经天然而然地被偷换成“新中国的彩墨画”,美术范畴内“国画”“中国画”也根本上成为通用的名词了。

  3、1979年:国画的第三次降生:

  “国画”的第三次降生,是由《辞海》明白成立的联系关系。

  1979年出书的《辞海》鲜明将“国画”定性为“中国画”的简称。查阅80年代的各类美术东西书,可见那种不雅念不得人心。由此,美术界的理论问题,由官方编纂出书的一部东西书停止了断定。原先已经被混用的两个名词,至此有了合理、合法的根据。虽然国外的部门研究者在研究中仍是很隆重的利用了guohua和ChinesePainting两种提法,用以暗示两个概念的不同。

  但将“国画”“中国画”两个概念完全等同那种不雅念在现代中国已经约定俗成,不单在中国现代的美术史研究中,将“国画”等同于“中国画”者大有人在,就是在美术院校“国画系”的内部,师生往往对本系的名称也是含糊其词。以中央美术学院为例,该院“中国画系”的称呼在各类正式场所到处可见,但该系的公章恰好却是“国画系”。

  “国画”和“中国画”的差别含义,在今天许多人那里都已经成为无足轻重的问题了。能够认为,1980年代以来,无论在美术研究、美术教育仍是美术展览等各个场所,“国画”和“中国画”履历了60余年的分分合合,同样地指向了1950年代中阿谁被狭义化了的“国画”概念罢了没有任何区别。

  而尔后其它中国画种如“年画”“连环画”(1979年成立“年画和连环画系”,后改成“民间美术系”,该系因学生分配困难于1990年代中期被撤销)“壁画”(1978年成立)等在中央美术学院也先后零丁建系,进一步确立了“水墨、卷轴文人画”为“国画”之特指的合法身份。

0
回帖

国画的由来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