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如血

3个月前 (11-30 01:24)阅读3回复0
xx
xx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6
  • 经验值13092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6185
  • 回复0
楼主

  有个美国做家喊索尔兹伯里的沿着昔时赤军长征路走了一遭,写 了一本闻名的书喊《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过了不久,我国几位年轻人也走上了长征路,同样,也写出了一些有关的做品。

  此中有位喊程东的年轻人写了一本小册子,标题问题喊《残阳如血 长征实录》,内中记述了他在长征路上的所见所闻,并且那些见闻正像一些人指出的那样,与索尔兹伯里的故事各有所长。

  在我们的记忆中,赤军的长征不只是伟大的,艰辛的,也是浪漫的。不是吗,“赤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澎湃走泥丸。”近年来,跟着大量党史材料的披露,人们对赤军长征的被动性、残酷性亦有了足够的熟悉。勿庸讳言,长征是左倾道路招致失败的产品,长征又是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转折点。

  人们从头审阅长征,从头熟悉长征的伟大意义。于是,我们不只有《长征组歌》、《万水千山》等做品,我们也有了许多其它关于长征的做品。和程东一路走长征路的另一位年轻做者乔良以湘江战争为布景写了一部中篇小说《灵旗》。后来第五代导演之一的吴小牛把它改编成片子《大磨坊》。看过影片的人有的认为拍得很欠好,有的却为之较好。

  程东写的不是小说,是见闻及感触感染。虽然见闻式的做品总给人以四分五裂之感,但是透过那些星星点点的光影,我们仍是能感触感染到昔时长征的气氛。那里有许多史实,有本地的奇闻轶事,有过往的,也有当今的,连起来看,实让人产生很多联想。读那本书,也让人们对昔时传播的长征期间许多典范故事有了多侧面的领会。

  差别的时代,差别条理的人对一件事可能产生差别的阐明,那层见迭出,希罕的是我们过往只能承受一种阐明。

0
回帖

残阳如血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