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海慈航:禅修应该重视什么 若何理解自性是佛

3个月前 (11-29 20:07)阅读3回复0
yk
yk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3
  • 经验值13021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6042
  • 回复0
楼主

  凡是但凡有心或有兴致于禅修的人,比力不随便有宗教条理的崇奉心,因为崇奉自己是属于感性,而禅修的人,多重视本身的修行,期看从修行中得到身心感应,得到禅修的体味,因而很不随便承受宗教条理的崇奉,其实那是绝对错误的事。

  良多人都认为,禅修要端赖本身,属于“自力”,念佛的人则端赖“他力”,那两个看念都不准确。其实禅修也需要靠“他力”,念佛也需要有“自力”。一个禅修的人,不太可能完全凭本身的力量就可以完成。不管在印度、中国或在西躲,修行禅定的人仍是需要教师、护法神及诸佛菩萨的护持。因而在中国禅宗寺院也供奉天龙八部、诸大天王等的护法神像。

  古德常鼓舞禅修的人要把“色身交予常住,人命付予龙天”,所谓色身,就是我们的身体,当在打坐用功的时候,不管本身的身体,天然有道场的执事来赐顾帮衬,依道场的生活法度模范来调摄。并且假设要想修行修得好,还需要有护法龙天的护持,没有护法龙天的护持,可能就会在身心方面有障碍呈现,构成魔障。所以禅修而不相信在自力之外,还有佛菩萨及护法神的力量,那就不克不及够算是佛法的修行。

  别的,修行禅法的人必需要相信,除了用功打坐之外,也需要积功、累德;假设仅仅是本身打坐,就想得解脱或大彻大悟,那种设法自己就是一种障碍,不克不及使我们实得解脱。因为无私鬼怎么可能开悟呢?所以禅宗也讲修施舍行、修忏悔行;假设没有为寡生利益想象的心,没有实正为别人奉献的心,没有奉献的供养、施舍行为,修行要想胜利,是相当困难的。

  过往禅宗的森林里,许多禅师们在没有开悟之前,都是为道场、为师父做种种的劳力工做,称为“行单”。包罗在厨房里担水、砍柴、烧饭、种菜,或者庇护道场的情况整洁清理、维修等工做。

  所以传统寺院中设有四十八项执事,是由落发修行的人来担任的,僧寡只要在禅七之中不担任比力冗杂分心的工做,其他的时间,城市有持久执事的工做。因而,法鼓山的禅七中,也鼓舞禅寡要做一些坡事工做的。

  禅宗森林,同时主张要把余外的财帛衣物,施舍给需要的人,本身留下的仅是最简单的随身衣物。在过往,所谓的“禅和子”,衣单少到只要“两斤半”,因为他们将得到的工具,都施舍出往了。

  由此可知,一名禅修者应该要有供养心、施舍心,要能舍掉本身身边的长物,送给需要的人。

  可惜我们如今见到良多禅修的人,立场狂傲、骄慢,心里无私、小气,却又欠缺崇奉心,那是很同情的、很求助紧急的事。为什么会如许呢?因为来禅修的人,都期看可以得到身心现实的体验,获得不变、愉快、安康的效果;一旦得到安康、不变、愉快的效果时,就认为那是本身勤奋修行的功效,不是因为诸佛菩萨的感应,当然也不是因为道场里面有护法神,更不会相信那是因为师父或者那一位教师的批示有方。如许一来,就酿成了骄傲、自慢、自傲、自满,没有崇奉心和恭敬心。

  崇奉的意思,就是固然本身有所不克不及、有所不知,可是相信有那种事实的存在,所谓“高山仰行,景行去处,虽不克不及至,心憧憬之。”就像见到一座高高的山,虽还不克不及亲身上到山顶往,但是相信高山上必然有高人,高山上必然有好的光景,越是往高山上方爬,越可以发现我们过往没有看到的工具,那就是“仰”信。我们在低处对高处产生的敬重,而在敬重之外产生自信心,相信此中必然有我们所不知的力量能搀扶帮助我们。假设崇奉心不敷,就不成能相信佛法所说,我们所不晓得的事,修行便不会得力。

  禅宗主张自信,相信本身可以成佛,相信本身原来就跟诸佛不异,不贫乏任何一点工具。禅宗鼓舞只要把自我中心摆下,立即就能亲见本身的原来面目,人人都能成佛。原来面目就是自性的佛,也就是说那是天然的、不是修行之后才有的,因而有许多人误会禅宗,漠视了崇奉心的重要。

  那个看念就根本理论而言是对的,可是,就理论的、现实的角度来说则是错的。那就好像,人人都可能成为父母,可是刚刚出生的小孩就是父母吗?他还没有长大,还没有成年,尚不是父母,只是婴儿。那么婴儿未来能不克不及成为父母呢?纷歧定;有人从小落发修梵行,就不会成为父母;有的人成婚,假设没有生育才能,也成不了父母。所以理论上人人都可能成为父母并没有错,但在事实上纷歧定人人都能成为父母。

  又好像在民主社会中,但凡公民,人人都有选举权,也有被选举权,可是绝大大都的人只要选举权,而没有被选举的时机。因为才能不敷,人缘不具,便只可以选人,没有时机被人选。所以假设听到禅宗说:“人人本都具有佛性”,成果本身自己什么也不是,只是一个愚痴的凡夫,就想象着本身是跟聪明圆满的诸佛相等;见到了佛像不只不拜,并且诃骂,并说如今佛不拜过往佛,认为自性中就有佛,何苦往拜那些泥塑、彩绘、木雕的佛像呢?

  那些人只信自心是佛,不自信心外的佛。假设看到他人拜,就会说那是“固执”。有人向落发师父顶礼,那些自认为是修习禅宗的人看了就摇头叹气地说:“佛都不消拜,岂用往拜僧。”

  有一次有人正在顶礼我的时候,立即有一个居士把他拉起来说:“你不克不及拜啦!你不关键了法师啊!”我被拜,是我被害?我都弄不清晰了,我问:“你是什么意思?他害我什么?”他说:“假设你实恰是个得道的高僧,还需要人拜吗?假设你需要人拜,那表达你心中有固执,他越拜,你就越觉得是一位高僧。那你那一辈子不要想得解脱开悟了。”哎!我想也有事理。他接着还说:“假设你实正得到解脱了,他拜你,那你应该要诃责他:不要着相,无我相、无人相、无寡生相、无寿者相,当然没有师父相、门徒相,你还拜什么!”哎!那个居士还实是凶猛,我问他说:“你拜不拜佛啊?”他说:“我拜自心中佛。”我说:“你怎么拜法?”他说:“我不消身体拜,我专心拜。”我说:“你的心怎么拜?”他说:“我心得安适就是拜,心无罣碍就是拜。”他的意思就是不需要礼拜佛菩萨,除了相信本身之外,他一切都不相信。

  其实,那不是释教,不是禅宗,是一种傲岸的魔见,欠缺崇奉心。那种人可能有一点点禅修的小体味,所以有那种增上慢的自自信心,看到一些貌同实异的禅书,成果被“缠”住了。他们在活着的时候,认为本身已经解脱了,可是,一旦灭亡,福报大就进进天界,唯其知见不正,不信三宝,所以虽进天界享福,报尽必堕恶道;假设是心态不正,不持净戒,常做坏事,那就下天堂如射箭般快速了。

  所以禅宗祖师们仍是相信有天堂、有天堂、有佛国、有娑婆,只不外关于正在精进用功,禅修时间已很深挚,但其心中尚存固执的人,才会对他们说:“没有佛、没有法、没有僧、天堂没有、天堂没有。”因为假设心中固执三宝、天堂、天堂,一定不得解脱。可是,关于初机禅修的人,必然要因果清楚,凡圣宛然。不然说是不要固执,成果因果倒置,以凡滥圣。事实凡夫就是凡夫,不要想象本身跟三世诸佛,都是平起、平坐、平行的古佛再来。

  禅的修行,不单单是打坐罢了,禅的修行不是唱高调,只求开悟,要跟三世诸佛论公允。弘扬禅法,同时也要倡议崇奉,则小我的修行更随便得力,人格会更完美。并且禅法必然要往“我执”,往“我执”必然是从起信、施舍、持戒起头;要以羞愧、谦虚、感恩、忏悔心来消弭我执,要相信三宝,要信诸佛菩萨,要信护法龙天,要信历代祖师,要信批示你修行的教师。不然的话,刚进禅的秘诀,就不拜佛、不尊法、不敬僧、不信护法诸天,如斯的慢心十足,就底子不要想能开悟见性了。

0
回帖

慈海慈航:禅修应该重视什么 若何理解自性是佛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