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训山
一,《西游记》源流
《西游记》其实是一本好书,奇书。它此中的故事超卓纷呈,扩大了人们的想象力,老小咸宜。而且三教并称,很长常识。
不外《西游记》的来历却颇为源远流长。它其实不完满是一小我的做品,而是自唐以来,综合了许多传说话本,又加以演绎扩大而成的。
能够说,此事因唐朝高僧玄奘而起。玄奘(602年~664年),唐代闻名高僧,法相宗开创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其先颍川人,俗家姓名“陈祎(yī)”,法名“玄奘”,尊称“三躲法师”,俗称“唐僧”,贞看元年单独困难西行数万里,于印度那烂陀寺研读佛经。前后十七年(628—645),履历五十多国,带回经论657部,及其门生共译出佛典73部、1330卷,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曾著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行履历。
玄奘西行的目标,在他写给高昌王的信中曾道:“……远人来译。音训差别;往圣时远,义类乖舛;辽使双林一味之旨分红当现二常,他化不贰之宗析为南北两道。纷纭争论,凡数百年。率士思疑,莫有匠决。玄奘……负笈从师,年将二纪,……未尝不执卷踌躇,捧经侘傺;看给园而翘足,想鹫岭而载怀,愿一拜临,启伸宿惑;虽知寸管不成窥天,小蠡难为酌海,但不克不及弃此微诚,是以束拆取路。……”
后来后人却将玄奘法师西行逐步强调神话。如《独异志》及《唐新语》载:“沙门玄奘,唐武德初(年代误)往西域取经,行至罽宾国,道险。[多]豺狼,不成过。奘不知为计,乃鏁房门而坐。至夕开门,见一老衲,头面疮痍,身体脓血,床上独坐,莫知出处。奘乃礼拜勤求,僧口授《多心经》一卷,令奘诵之;远得山水平易,道路开垦,豺狼躲形,魔鬼潜迹,远至佛国,取经六百余部而回。其《多心经》,至今诵之。”
据胡适的《西游记考证》载:“ 民国四年,罗振玉先生和王国维先生在日木三浦将军处借得一部《大唐三躲取经诗话》,影印行世。此书凡三卷,卷未有“中瓦子张家印”六个字。王先生考定中瓦子为宋临安府的街名,乃倡优剧场的所在(参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九,又卷十五),因定为南宋“说话”的一种。书中共分十七章,每章自有标题问题,颇似后世小说的回目、、、、、、内中有三点,尤可特殊重视:
(1)猴行者的加进。
(2)深沙神为沙僧人的影子。
(3)途中的妖魔灾难。”
从那十七章中,能够看到《西游记》的雏形了。
其书又云:“金代的院本里有《唐三躲》之目,但不传于后。元代的杂剧里有吴昌龄做的《唐三躲西天取经》,亦名《西游记》。此书见于《也是园书目》,云四卷;曹寅的《楝亭书目》(京师藏书楼钞本)做六卷。那六卷的《西游记》当乾隆末年《纳书楹曲谱》编辑时还存在,如今不知另有传本否。《纳书楹曲谱》中选有下列各类关于《西游记》的戏曲:
《唐三躲》 一出:《回回》。(《续集》二)
《西游记》 六出:《撇子》,《认子》,《胖姑》,《伏虎》,《女还》,《借扇》。(《续集》三)
又
《西游记》 四出:《饯行》,《定心》,《揭钵》,《女国》。(《补遗》)
《俗西游记》 一出:《思春》。
、、、、、、钱曾《也是园书目》记元、明无名氏的戏曲中,有《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一本,那也是猴行者故事的一部门。可能此类的故事,当日还未曾有大规模的定本,故编戏的人能够运用想像力,敷演民间传说,造为种种戏曲。那六本的《西游记》已可算是一度大结集了。”
我们再来看看鲁迅先生论述的《西游记》的源流。鲁迅先生在他的著做《中国小说史略》中道:“至玄奘进竺,实非应诏,事具《唐书》(百九十一《方伎传》),又有专传曰《大慈恩寺三躲法师传》,在《佛躲》中,初无诸奇诡事,然后来稗说,颇涉灵怪。《大唐三躲取经诗话》已有猴行者深沙神及诸异境;金人院本亦有《唐三躲》(陶宗仪《辍耕录》);元杂剧有吴昌龄《唐三躲西天取经》(锺嗣成《录鬼簿》),一名《西游记》(今有日本盐谷温校印本),此中收孙悟空,加戒箍,沙僧,猪八戒,红孩儿,铁扇公主等皆已见。似取经故事,自唐末以致宋元,乃渐渐演成神异,且能有条贯,小说家因亦得取为记传也。”
后来渐有明刊本《西游记》百回本呈现,皆题有“华阳洞上帝人校。 郑振铎《西游记的演化》云 :“今存的明刻本吴氏西游记,另有:(一)鼎锲京本全像西游记日本内阁文库躲,题“闽建书林杨闽斋梓”,上图下文,全为闽南书坊的格式。亦为二十卷,亦有陈元之序,而序末年月,已改为“癸卯夏”,盖即万历三十一年,往世德堂本的刊行已十一年。(似即据世德堂为根柢,故以京底细号召。闽南书肆,凡翻刻南京、北京书,皆冠以京本二字,以示来源,有别诬捏。其风殆始于南宋。)
(二)唐僧西游记日本帝国藏书楼躲,似亦万历间刊本,而从世德堂本出者。惜未详为何人所刊。
(三)李卓吾先生责备西游记日本内阁文库躲。亦同世德堂本。卷首插图,几一百叶二百幅。有题“刘君裕刻”者;当为启、祯间刻本。(以上三本见孙楷第的日本东京所见中国小平话目概要,北平藏书楼出书)其面目都是和世德堂本不殊的。在世德堂本之前,有无更早的刊本,却不成知,世德堂本题“华阳洞上帝人校”,此华阳洞上帝人,似即陈序中所谓唐光禄。
陈序很重要,惟关于做者则游移其辞:……西游一书,不知其何人所为。或曰:出今天潢何侯王之国。或曰:出八公之徒。或曰:出王便宜。余览其意,近跅弛风趣之雄,卮言分布之为也。旧有序,余读一过,亦不著其姓氏,做者之名。
彼时,似不知此书出于吴承恩手。惟既有“出今天潢何侯王之国”语,则吴氏或尝为“八公之徒”欤?嘉、隆间的文人们,出进于藩王之府,而为他们著书立说者很多概见。吴氏殆亦其一人。惜所云“旧序”,世德堂本未刊进,今绝不成得见,未能一窥其事实。 ”
但皆不知华阳洞上帝报酬谁。或云是长春实人丘处机,因其门生李志常著《长春实人西游记》,有虞集故于百回本《西游记》本序云:“此国初邱长春实君所纂《西游记》也,”当为误传。
故胡适《西游记考证》又云:“我前年做《西游记序》,还不晓得《西游记》的做者是谁,只能说:‘《西游记》小说之做必在明朝中叶以后’,‘是明朝中叶以后一位无名的小说家做的’。后来见《小说考证》卷二,页七六,引山阳丁晏的话,说据淮安府康熙初旧志艺文书目,《西游记》是淮安嘉靖中岁贡生吴承恩做的。《小说考证》收的素材最滥,但丁晏是经学家,他的话又是根据《淮安府志》的,所以我们依着他的指引,往访觅关于吴承恩的素材。现承周豫才(鲁迅)先生把他搜得的许多素材钞给我,转录于下:
[天启《淮安府志》十六,《人物志》二,《近代文苑》]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复善谐剧,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不偶,竟以明经授县贰,未久,耻折腰,遂拂衣而回。放浪诗酒,卒。有文集存于家。丘少司徒汇而刻之。
[又同书十九,《艺文志》一,《淮贤文目》]吴承恩:《射阳集》四册,四卷;《春秋传记序》;《西游记》。
[康熙《淮安府志》十一,及十二]与天启《志》悉同。
[同治《山阳县志》十二,《人物》]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工书。嘉靖中岁贡生(查选举志亦不载何年),官长兴县丞。英敏博洽,为世所推。一时金石之文多出其手。家贫无子,遗稿多散失。邑人邱正纲拾掇残破,分为四卷,刊布於世。太守陈文烛为之序,名曰《射阳存稿》,又《续稿》一卷,盖存其什一云。
[又十八,《艺文》]吴承恩:《射阳存稿》四卷,《续稿》一卷。
光绪《淮安府志》廿八,《人物》一,又卅八,《艺文》,所载与上文悉同。又《山阳志》五,《职官》一,“明太守”条下云:“黄国华,隆庆二年任。陈文烛字玉叔,沔阳人,进士,隆庆初任。邵元哲,万历初任。”焦循《剧说》卷五引阮葵生《茶余客话》云:
旧志称吴射阳性敏多慧,为诗文下笔立成,复善调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今不知“杂记”为何书。惟《淮贤文目》载先生撰《西游通俗演义》。是书明季始大行,里巷细人皆乐道之。……按射阳往修志时不远,未必以世俗通行之小说移易姓氏。其说当有所据。看此中方言俚语,皆淮之乡音街谈,巷弄市井童孺所习闻,而他方有不尽然者,其出淮人之手尤无疑。然此特射阳游戏之笔,聊资村翁孺子之笑谑。必求得修炼法门,亦凿矣。
(此条今通行本《茶余客话》不载)
周先生考出《茶余客话》此条系根据吴玉搢的《山阳志遗》卷四的,原文是:
天启旧志列先生为近代文苑之首,云“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复善调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初不知“杂记”为多么书。及阅《淮贤文目》载《西游记》为先生著。考《西游记》旧称为证道书,谓其合于金丹大旨。元虞道园有序,称此书系其国初邱长春实人所撰。而《郡志》谓出先外行。天启时往先生未远,其言必有所本。意长春初有此记,至先生乃为之通俗演义;如《三国志》本陈寿,而《演义》则称罗贯中也。书中多吾乡方言,其出淮人手无疑。或云有《后西游记》,为射阳先生撰。吴玉搢也误认邱长春的《西游记》了。邱长春的《西游记》,虞集做序的,乃是一部纪行程的天文书,和此书绝无关系。 阮葵生虽根据吴说,伹已不信长春实人的话;可能乾隆以后,学者已知长春实人原书的性量,故此说已不攻自破了。
吴玉搢的《山阳志遗》卷四还有许多关于吴承恩的素材,今录于下:
嘉靖中,吴贡生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吾淮才士也。吴敏博洽,凡一时金石碑版嘏祝赠予之词,多出其手。荐绅台阁诺公皆倩为捉刀人。顾不偶,数奇,仅以岁贡官长兴县丞。贫老乏嗣,遗稿多散佚失传。邱司徒正纲拾掇残破,得其友人马清溪、马竹泉所手录,又益之以村夫所躲,分为四卷,刻之,名闩《射阳存稿》(又有《续稿》一卷)。五岳山人陈文烛为之序。其略云:“陈子守淮安时,长兴徐子与过淮。往汝忠丞长兴,与子舆善。三人者唤酒韩侯祠内,酒酣论文论诗,不倦也。汝忠谓文自“六经”后,惟汉、魏为近古。诗自《三百篇》后,惟唐报酬近古。近时学者徒谢朝华而不知畜多识,往陈言而不知漱芳润,即欲敷文陈诗,难矣。徐失生与子深韪其言。
今看汝忠之做,缘情而斑斓,体物而浏亮,其词微而显,其旨博而深。收百代之阙文,摘千载之遗韵,沈辞渊深,浮藻云骏,张文潜以后一人罢了。”其推崇之者,可谓至极。读其遗集,实吾郡有明一代之冠。惜其书刊板不存,予初得一手本,纸墨已渝敝。后陆续收得刻本四卷,并续集一卷,亦全。尽登其诗进《山阳耆旧集》,择其出色者各体载一二首于此,以志瓣香之意云。
据此,是隆庆初(约157O)陈文烛守淮安时,吴承恩还未曾死。以此推之,可得他的年代:
嘉靖中(约155O),岁贡生。
嘉靖末(约156O),任长典县丞。
隆庆初(约157O),在淮安与陈文烛、徐子舆往来酬应,酒酣论文。
万历初(约158O),吴承恩死。
他可能生于正德之末(约152O),死于万历之初。天启《淮安志》修于天启六年,当西历1626,往吴承恩死时行有四五十年,天然是可靠的根据了。”
《中国小说史略》则云:“《西游记传》之后,〔而今特流行,且认为元初道士邱处机做。处机固尝西行,李志常记其事为《长春实人西游记》,凡二卷,今尚存《道躲》中,惟因同名,世遂认为一书;清初刻《西游记》小说者,又取虞集撰《长春实人西游记》之序文冠其首,而不根之谈乃愈不成拔也。
然至清乾隆末,钱大昕跋《长春实人西游记》(《潜研堂文集》二十九)已云小说《西游演义》是明人做;纪昀(《如是我闻》三)更因“此中祭赛国之锦衣卫,贵人国之司礼监,灭法国之东城戎马司,唐太宗之大学士翰林院中书科,皆同明造”,决为明人依托,惟尚不知做者为何人。而乡邦文献,尤为人所乐道,故是后山阳人如丁晏(《石亭记事续编》)阮葵生(《茶余话》)等,已皆摸索旧志,知《西游记》之做者为吴承恩矣。吴玉(《山阳志遗》)亦云然。”
于是自此之后,《西游记》的百回本做者便确认为明代的吴承恩了。
《西游记》之后,又有评断此书数种:
明李贽《李卓吾先生责备西游记》
清人山阴悟一子陈士斌《西游实论》(康熙丙子尤侗序)
清人西河张书绅《西游正旨》(乾隆戊辰序)
清人悟元道人刘一明《西游原旨》(嘉庆十五年序)
又有续书数种:
明董说《西游补》,共十六回。
《后西游记》六卷四十回,不题何人做。
《续西游记》,共一百回,明代无名氏做。
《风趣小说无理取闹之西游记》,一回,清我佛山人(吴趼人)著
《也是西游记》二卷二十回,铁沙奚冕周起发,青浦陆士谔编述
《新西游记》五回,冷血(陈冷)著《新西游记》六卷三十回,煮梦(李才)著
《西游记佚闻》,冥飞著
另有现代柏杨《西游怪记》、童恩正《新西游记》、钟海诚《新西游记》、今安在《悟空传》等别生枝节。不才也以《西游记》中的人物猪八戒为配角,在网上写了一本《天蓬封神传》。
以一块石头始,以一部传奇末,此石亦可谓奇矣。全国之石寡矣,此石独以不懈之勤奋,末得成不朽之功业,此非石,心也。心有恒志,如效此石,大道可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