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评论]姜维最初的卫国忠实──兼谈蜀汉亡国前夜的军事布署

3个月前 (11-29 17:13)阅读3回复0
lrj
lrj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13802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7604
  • 回复0
楼主

    一、用兵安插

    长短成败常有遁词,但不是战术欠安,而是施行有问题。

    上等的战术需要有上等的将领加上等兵士才气施行,或者是劣等的将领与仅有上等兵士亦可自在发扬战术,像以迅捷闻名的条顿马队及条顿步卒就有此特征,兵士经常以亮剑式的自行做战,很少理睬将领长官的批示。若是上等的战术被下等将领或兵士来施行,枉然被糟踏,长官命令投降,兵士想战都不克不及战。

    魏延的实兵诸围战术,确可御敌,但不获大利的原因,此乃严拒来敌于门外,然而敌遇倒霉便撤离,是以攻方得不到廉价,守方也没有时机大胜,也就是典型的「要塞防线」战术。后来姜维摘用重点防备,辅以坚壁清野,此为相对的「城堡防御」战术。那两种战术没有好坏之分,前者有孙权沿江各个要地皆设都督,以防曹魏南下;后者有曹操舍庐江、九江一带而仅以重兵驻守合肥,屡逼退孙权来犯,以至还有逃杀孙权的纪录(诏书:「步兵八百,破贼十万」的逍远津之役)。

    而何者何优?何者为劣?没有必然。若张辽、文聘等人不独守合肥而沿江拒守,恐怕因兵分力薄而惨遭孙权正面击破(孙权有十万戎行);陆抗对峙西陵不成失,保障自西陵以致江都五千七百里之防线,不舍弃任何一点而错守诸围,反而有利(把长江当长城来守)。

    一个聚点,一个撒线,各皆胜利。是以战术的运用差别,各有好坏,没有短兵相战的实力,再高的战术都没用。兵士的实力若强,兵书所忌也无妨,例如说曹操前锋五千骑,却能日行三百里,还能大有斩获,击破刘备十万军民,即为此例。

    蜀汉的北方面对敌境压力愈来愈大,从天文位置上而言,金城郡、陇西郡及天水郡就在临近,战术位置则有狄道、洮水等。自从姜维屡次发动做战后,曹魏不竭加强兵力,姜维已成骑虎之势,不是蜀再北攻,就是魏将南下,因而重兵守沓中,在所不免。事实上后来天水太守王颀、陇西太守牵弘及金城太守杨欣三路并进,策马南侵;还有雍州刺史诸葛绪,夹击迂回,欲成合攻之势;狄道方面,还有邓艾的主力;姜维以寡击寡,已被包抄。至于东方汉中,则是锺会三路大军,姜维西面已难保,东面无暇顾及。

    汉中之亡,责任还算不到姜维头上,其时姜维也没闲着,人在沓中防御进侵大战曹兵中。守汉中不是另有其人吗?也许汉城及乐城之守将的姓名不重要,不外论汉中之失,不管两位驻关守将而提远远上司,不免难免舍近求远。

    二、好坏评判

    汉中及沓中失守,招致蜀汉消亡,此中相当可议。

    起首是汉中防务,要怪也是从汉中太守起头,怎会指摘守沓中的姜维呢?更希罕的是,姜维在改用新战略以后,号令汉中太守胡济退到梓橦郡北部的狄道,而使护军蒋斌、监军王含守汉、乐二城,总管汉中防务。而此二城即为昔时孔明驻兵以防曹实之处,不克不及说是姜维舍弃汉中,最少已做到据点而守。

    别的沓中在阴平郡北部,当魏之陇西,此地东为秦岭,西是岷山,道路难行。设从此地南下,看姜维的退军道路就能够晓得,必需斜插阴平,再取剑阁,拐个大圈子才气到成都。

    故可知益州两大门户:汉中及沓中,双双相依,门户展障,以御北方来袭。

    再看行军标的目的,就晓得姜维的原意及预期走向。

    至于汉中防务,不要只看姜维撤诸围而守乐汉,姜维别的还在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皆立围守,姜维可没舍弃汉中。而姜维在退居沓中之前,正与邓艾相战不久,因而后续的开展,亦可视为姜维陆续与邓艾对战。只不外曹魏此次不单援助协邓艾而来,还带有锺会的灭国使命。为何姜维不自沓中彻退,间接援助汉中?因为前面有段姜维与邓艾的相战,并且那也是司马昭的计谋,欲工具分兵以绊姜维,后来姜维仍是撤离,只不外汉中同时也沦亡,招致蜀汉北部工具两大门户均失。

    别的从天文位置及汗青事务的前后挨次,也可顺出姜维的行军道路。

    姜维所要面临的魏兵,有沓中北方有邓艾的主力,还有三路太守的夹击,以及诸葛绪欲断后路的威胁。并且有战争迷雾的存在,总要先接战后才知居优势,并且后来才会发现魏军的动作,姜维若走间接道路撤离,不如摘用间接道路迂回,并且要欺敌出其所不料。

    所以可能想东到白水,到阳安关隘或关城防卫,最少关城还有粮秣可依。或许是在前去关城的中途,发现关城被破,才回军剑阁。姜维在沓中失利时,不见得预知汉中沦亡,所以不肃清有援助的方案。事实上,集结残军以援助的体例,姜维后来就协同剑阁守军,配合防备锺会。

    三、结论

    若非右门汉中不战而降,左户沓中的守将姜维也没必要撤离。兴势之役就是蜀军主力快速援助,而使魏军撤离的显例;别的曹实南征,未出子午谷,孔明已快速屯军,要不是其时大霖雨阻断曹实,万一魏蜀两军遭遇,也是好戏可期。但是锺会邓艾三路伐蜀,廖化及张翼的援军太慢,并且前线批示官当场投降,既失后援又丢前线,所以汉中及沓中两道前门因双击被破,此为错误的起头。

    剑阁是第二道门,姜维集结重兵以抗战,锺会强攻不下,以至于久持不拔,即将呈现粮运不继。若非此时成都被奇袭,后主阿斗命令前线剑阁寡将兵「丢弃刀兵、脱掉甲冑」、立即向锺会聚集投降,不然姜维坚守剑阁仍未失利。姜维因为遵守刘禅的号令,所以剑阁蜀军才当场投降,第二道门因而崩溃。

    姜维以重门屏风益州并没有错,若汉中及沓中皆不失,天然御敌于国外,此为第一道门的胜算,要不是有叛将(武兴督蒋舒)内应而失的话;即便第一道门被破,还有第二道门可守,只是邓艾奇袭得太快,叛将(江伷守将马邈)再度资敌喘息,诸葛瞻又无法阻截克敌,不然蜀汉还因坚守剑阁,防御甚佳,锺会久攻不下,都差一点呈现运粮不继,筹办撤军,此为第二道门的胜算。想当初关羽围樊城、攻襄阳、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正因前方两大叛将(士仁献公安、麋芳失南郡),才使关羽无家可回而亡。蜀汉之所以亡国,完全能够追查到蒋舒及马邈的反叛倒戈。

    只是盛言关羽失荆州(有意舍麋芳投敌不谈)、所以蜀汉亡国只好责姜维(有心使叛将之名抹往),以至怪功关羽的和战外交失当,或是姜维的战术用兵不当等。各类手段及办法的自己并没有错,实正起感化的仍是施行的人,特殊是含有反叛的因素,才是摆布大局的更大关键。

    那些拿姜维当替功羊的人,老是搞不清为何会门户被破、首都被袭,殊不知若没有叛将的帮忙,其实蜀汉的用兵未必军事失利。

0
回帖

[青史评论]姜维最初的卫国忠实──兼谈蜀汉亡国前夜的军事布署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