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话——姜维的“不忠不孝论”

4个月前 (11-29 17:12)阅读3回复0
wly
wly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8
  • 经验值14487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8974
  • 回复0
楼主

  做为蜀国最初一位顶梁柱,姜维在身后却遭到了闻名史学家孙盛的非议,孙盛是那么说的:“姜维策名魏室,而外奔蜀朝,违君徇利,不成谓忠;捐亲苟免,不成谓孝;害加旧邦,不成谓义;败不死难,不成谓节;且德政未敷而疲民以逞,居御侮之任而致敌丧守,於夫智勇,莫可云也:凡斯六者,维无一焉。”孙盛那么一说,立即给姜维套上“不忠不孝不义不节不智不勇”的功名。

  给《三国志》做注的裴松之不附和孙盛的那种评判。他说,姜维投奔蜀国完满是因为形势所逼,孙盛责备他的,独一在理的只要不孝。

  孙盛对姜维的那种评判,确实让人瞠目结舌。此中什么不忠不义,完满是站在魏国的立场。姜维本是在魏国边陲的一名小官,一次随太守外出,刚好赶上了诸葛亮北伐,太守只是思疑姜维那些人有投敌的设法,连夜本身跑掉了。但其实姜维并没有叛国通敌,他发现太守放弃他之后,往追逐他,到了城下,发现城门紧闭,城里人已经不采用他,又跑过别的一个处所,仍是食了闭门羹,穷途末路,只好投奔了诸葛亮。成果,姜维深得诸葛亮重视,遭到了在魏国史无前例的待遇。以今天的目光来看,魏国和蜀国不存在正义一方和险恶一方,姜维为谁效劳都无可厚非,更何况姜维也不是主动投敌,怎么能说他不忠不义呢?

  至于说姜维在蜀国失败之后没有立即以死殉国,更是陈腐之谈。姜维在刘禅投降之后,煞费苦心,想借钟会之手复国,还写信给刘禅,喊他忍辱半晌,就会有社稷转危为安,可谓忠心耿耿,六合可鉴。如果实的立即死节,哪来后面的勤奋和光复的期看呢?

  不智不勇说的是姜维没有很好地治理好国度而穷兵黩武,担任重任却让国度亡在了本身手中,那也只能说是姜维的战术和才能问题。

  孙盛独一能够指责的是姜维的不孝。姜维跑到蜀国之后,魏国要他母亲给他写信,劝他回来。姜维回复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回也。”魏国刑罚严格,兵士潜逃,家属都要连坐。魏国要姜维母亲给他写信,也是把她做为人量要挟姜维。但姜维那副答复的立场,想必他母亲已经没命了。姜维在明知不回来就关键死他母亲的情状下,照旧做出了那种抉择,置骨血亲情于掉臂。魏国人才辈出,按姜维在魏国的开展轨迹来看,末其一生,能做到州牧就算很了不起了。到了蜀国,因为得到诸葛亮的赏识和提拔,前途无限。但为了本身的功名和志向,将母亲推向了灭亡,也够狠心的。

0
回帖

三国史话——姜维的“不忠不孝论”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