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从麴山大败而回

2个月前 (11-29 16:55)阅读3回复0
zaibaike
zaibaike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16628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33257
  • 回复0
楼主

  在刘禅诸葛亮形式下,蜀汉江湖不断存在北伐和反北伐之争,当刘禅费祎形式起头运行之后,北伐和反北伐之争便趋于白热化。所谓的北伐,按北伐派代表人物姜维的阐明,是指“征服中原,重兴汉室,以报陛下之恩,以末丞相之志”,简单地说,是夺曹氏江湖。姜维的那番话还证明了诸葛亮和姜维是统一个圈子里的人。但是,曹氏的江湖必定不姓刘。春秋战国的汗青表白,秦大于燕、赵、魏、齐、楚、韩六国中的肆意一国,秦大于以上六国之和,因而,蜀汉赢不了曹魏,也赢不了汗青法例,正如六国肆意一国赢不了秦国。曹爽被司马懿灭族那一事务发作以后,姜维再次要求“攻进中原”,费祎立即表达反对。费祎毫不客气地说:“我等皆不如丞相远甚,丞相尚不克不及恢复中原,何况我等”。费祎,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在时间上的排序应为诸葛亮、蒋琬、董允、费祎。在北伐与反北伐的争议中,刘禅倾向于反北伐,刘禅的失策之处,仅在于不敢间接剥夺姜维的大权,那既和刘禅的品性有关,也和诸葛亮策动的北伐战争的惯性有关。现实上,姜维的逻辑是非常奇异的。其“奏曰”的弦外之音是,因为“司马懿父子擅权”,因为司马懿父子废了同样是辅政大臣的上将军曹爽,所以,为了匡扶江湖正义,蜀汉必需起首讨伐不忠实的司马家族,讨伐司马家族必需先于讨伐曹魏家族停止。按姜维的逻辑,蜀汉的全国,必需是道德意义上的全国和地区意义上的全国。

  关于姜维在奏章中提出的北伐要求,刘禅的立场是,“卿既欲伐魏,可尽忠尽量”。刘禅把伐魏看做是姜维的私家意愿而非蜀汉江湖的意志,刘禅特意强调是“卿欲伐魏”而非“我禅欲伐魏”,那也清晰地表白,刘禅素质上不属于北伐派。姜维算不上是一个有江湖思维的人,那能够从刘禅、费祎、谯四周绕北伐所做的一系列亮相中得到印证。就在高平陵事务发作后的首个战争中,姜维率领的北伐大军三军溃败。做为姜维的部属,句安和李歆犯下了和马谡一样的错误:在麴山四周一片高阜的山地上连筑二城,先是被魏将陈泰“断其汉中粮道”,后又被魏将郭淮“掘土堰断上流”,加之姜维的后援军“至今未到”,蜀兵不能不“化雪过活”。暂时拼集起来的“围牛头山以救麴山二城”的方案,也被魏将陈泰和郭淮识破。最初,麴山的守将句安一不做二不休“乃开门降魏”,姜维“折兵数万,领败兵回汉中屯扎”,麴山和牛头山一战,姜维的大军既破财又“堕锐气”。那一次北伐,比不北伐还要坏。

0
回帖

姜维从麴山大败而回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