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天堂的阶梯之二-------孤单的西游记

3个月前 (11-29 13:43)阅读4回复0
xx
xx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6
  • 经验值13179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6359
  • 回复0
楼主

鲁迅先生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捐躯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做家谱的所谓“野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那就是中国的脊梁。

  做为中国的脊梁,我们耳熟能详的太多,但关于玄奘,实正领会他,或筹算领会他的又有几个?我们起首想到的,必然是星爷版齐天大圣,和罗家英版一只蚊子嘤嘤嘤两只苍蝇嗡嗡嗡把人说死不偿命的唐僧。三躲法师在当下其实热闹得很。

  死后显名如斯,当初缘何孤单?

  公元607年,隋炀帝大业三年。鉴于隋末政治松弛,去官回家的陈惠隐居家中,给次子伟讲解《孝经》,当讲到曾子避席一节时,伟倏然整好衣服退席而立。惠惊,那是为何?伟垂首答曰,曾子承受教师教诲尚离座席,我听父亲教诲怎能安坐不动?惠大慰。

  公元612年,隋炀帝大业八年。洛阳度僧,伟在此中。大理寺卿郑善果见他最是幼小,便顺口问道,为何落发?伟说,持续如来大业,宏扬佛法。郑大惊,破格取之。对随员说,诵经易,风骨难求,此子定成佛门大器。

  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贞看元年,28岁的伟,也就是后世称颂的玄奘,起头了他长达19年的漫漫西行求法路。

  感激曲向东等北大士子在收集纵横信息爆炸的年代,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年代,在崇奉缺失偶像瓦解的年代,在我们都忌恨并艳羡着强壮的美国只恨登机时揣的是红皮护照的年代,从泛黄的故纸堆中翻拣出只言片语——“宁就西而死,绝不东回而生”。那个历尽千难万险孤身行进在西域的年轻人在戈壁中将独一的水袋失手打翻后,也不是没想过走回头路,以至已经往回走了十几里,毕竟咬咬牙对峙住了。

  为对峙饮彩!

  公元642年,大唐贞看十五年。遍访五印高僧,广览释教圣迹,悉心研读佛法的玄奘参与了在印度曲女城的辩经大会,参与此会的有其时印度18国国王,有熟谙大小乘释教的教寡等五千余人。做为论主的玄奘“以其所造二论,书于大施场门”,并谓,有能破一偈者当截舌而谢之。成果凡一十八日,莫敢当者。获得完全成功的玄奘,因而获得了大乘释教“大乘天”(大乘的圣者)和小乘释教“解脱天”(已得解脱的圣者)的更高称号。

  公元645年,大唐贞看十九年。行程五万里,历游118国的玄奘,谢绝了戒日王的执意挽留,他带着如来舍利子150粒,金、银、檀佛像七尊,经论657部,由20匹马驮着,又踏上了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回家之路。

  远想玄奘昔时,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磨练灰飞烟灭!如许一个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仙人般人物,很随便让我们想到金老武侠世界中的大侠风采,好比萧峰的豪阔,郭靖的坚执,一灯的仁厚,七公的潇洒,黄药师的飘然出尘。。。他们都是他,又都不是他。做为佛家子弟,玄奘近乎完美,因为他没有滚滚尘凡中痴男怨女的俗世羁绊。他没有贪嗔痴,他只要戒定慧。

  数十年弹指一挥间。远想贞看元年,秋八月,朝廷严令不得出关时,恰是玄奘踏上西行孤旅日,那时政局未稳流民尚存,餐风饮露昼伏夜行的他,抵瓜州过五烽西出玉门关,逃得是多么栖惶多么惊慌以致于狼狈得如阿谁什么,变节后的失落,独行下的孤寂,欲穷千里目,惟见夕照圆。

  我想,任何一个一般人,当国威远震不到四野八荒时,关于政治虐待下的流窜生活不会没有一点怨兑的吧?但他没有。

  当若干年后,他毕竟宝相持重衣履光鲜地坐在戒日王身旁讲经时,王问,彼收那国有《秦王破裂乐》舞曲,秦王何人?致此歌咏。他肃容道,即今正国之天子也。是大圣人,拨乱归正,恩霑六合,故有斯咏。王叹,故天纵之为物主也。史载,次年戒日王便遣使至长安与唐修好以示钦慕。

  又经数年甫抵长安,以太宗之明自能察玄奘之慧,他力邀那个满腹经纶的得道高僧出家辅政,均被拒。颠末百日筹备,玄奘投进了译经的工做。在他回国后的19年中,共译经74部,1335卷。据《开元录》和《贞元录》统计,自隋至唐220年中,共译有佛典491部,2622卷,玄奘所译数量超越该卷数的一半。在中国释教史上,鸠摩罗什、真理、不空和玄奘并称四大翻译家,但另三人所译经卷数之和仅为玄奘所译经卷的一半。史载,他“每日自立课程,若书日有事不充,必兼夜以续之,遇已之后,方可搁笔。”因为他量多量高,他的译经在中国翻译史上开垦了一个新纪元,后人誉为“新译”。

  看书至此,一时无语,独一能做的,为对峙饮彩!

  我们都晓得徐霞客,但我不晓得有没有专家考证过,中国最早的一部笔录较为全面的游记能否该定为《大唐西域记》。该书全12卷,详尽描述了七世纪他所游历诸国的天文、农业、贸易、风俗、文字、语言、艺术、宗教等。鉴于此,印度史载,假设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的著做,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成能的。据说,如今往印度的诸多寺庙中参看,还能在鼓吹册中看到有专门的一章是介绍玄奘法师的。而我们位于西安的兴教寺(玄奘庙)却门庭萧瑟日渐破败,顶多只要日本和东南亚一带旅客三三两两前去拜见,昔时恢宏一时,现在孤单如斯。就像我往学校藏书楼借书一样,仅有的两本法师传仍是日本和台湾人所做,因为是早年秘本我还无缘得见。

  假设我是晋人读史至此定潸然泪下,但我们是现代人,还有什么能冲动我们呢?无语,只能为孤单的对峙饮彩!

  也许是我们的汗青过分厚重,甚至湮灭了千年的灿烂。实是翻飞柳絮风中舞,上也茫茫,下也茫茫,千百年来梦一场。玄奘虽末身不仕,但他又何尝不问民间疾苦,每与帝讲经时,经常使帝寂静好久一时无语。释教其时本不昌隆,但在他的鼎力弘法下方始流行民间。中国人总说进以儒逃以佛,其实做为佛学巨匠的玄奘比良多儒家宗师更有士子之心,因为士“能够托六尺之孤,能够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成夺也。”士不成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认为己任,不亦重乎?死然后已,不亦远乎?恰是天行健,君子以自暴自弃。就我看来,在中国,实正的大宗师历来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各人,他们不只是崇奉不泯,更且是身体力行。

  具有士子精神并能践而行之的,我们谓之“国士”。我想也许我们称玄奘法师为“国师”更为贴切。了却君王全国事,博得生前死后名。而国师的死后,是尽人皆知万人称颂的鬼话西游。各人不觉得那很风趣,几乎滑全国之大稽吗?

  此时,窗外,万家灯火,庆祝世界杯的狂欢声声声进耳。当抱负照进现实,不知是抱负显得苍白无力,仍是现实本就庸常琐碎,总之,一切仍在陆续。我静静地合上书,合上那段孤单的西游记。似乎,东坡居士在拈花浅笑,他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多情应笑我。

0
回帖

通往天堂的阶梯之二-------孤单的西游记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