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江人物甲全国--余姚科举文化浅探(转载)

3个月前 (11-29 01:53)阅读4回复0
xxhh
xxhh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4
  • 经验值13036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6072
  • 回复0
楼主

  科举,是中国汗青上以测验选拔人才的一种根本轨制,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余姚汗青上文风强盛,人才渊薮。明代余姚乡贤翁大立在撰《重建儒学记》时写到:“乃今称艳姚士第,曰:三科二状元也,二榜四鼎甲也,乡会元魁肩比拟,祖孙父子兄弟进士踵相接也,科而进士十六或十五也。”此句指的是余姚优学之士极多,科第极为昌隆。余姚科举的兴旺,与处所上的文化富贵有着间接的关系。梁启超先生说:“余姚区区一邑,而自明中叶迄清中叶二百年间,硕儒辈出,学风沾被全国及海东。”余姚数百年间人才辈出、文化强盛的神异现象,被当今学术界称做“姚江文化现象”或“姚江人物群体”,堪称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观。由此,余姚的科举文化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进往研究的重要课题。

  余姚文科进士数

  在中国科举轨制中,通过更高品级的殿试,排定甲第名次者,称为进士。进士有文科进士与武科进士之分,都是通过层层处所选拔脱颖而出的高档级人才。进士群体的几,历来是权衡一个处所文化积淀深浅的重要原则。关于古代余姚县的进士总数,在余姚的处所文献中不断有数据纷歧致的现象,那也是困扰余姚文史界多年的问题。科举开于隋大业元年(605),末结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其间历经1300年岁月变迁,因为年代长远、战乱毁失等原因,招致科举文献记载不全。就我们余姚来说,特殊是隋、唐、宋朝代的科名记载,目前已难窥全豹。光绪《余姚县志》记载余姚县有史可考最早的科举进士为唐元和年间进士虞九皋,但唐元和年间距隋炀帝开科已有200多年,在那200多年间,余姚做为东南人文大县,多个看族世居地,进士名录为空白,按常理来说是不太可能的,那当是科举名录失载所致。为尽可能实在地展示汗青,笔者就此课题查阅了较多相关文献,停止了多方考证、比照、辨析,得出的最新统计成果是:自唐代到清末,余姚县有史可稽的文科进士共为633人,此中唐代3人;宋代134人;元代7人;明代388人;清代101人,那是综合目前所知余姚县旧境范畴进士总数的统计。此中明代的进士总数为388人,此成果得之于如下考证:光绪《余姚县志》记载为387人,漏载谢秉谦1人;1991年编《余姚市志》记载为389人,增录了谢秉谦、胡晋锡2人。按墨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落款碑录索引》记载,谢秉谦为天启二年(1622)进士,此人在光绪《余姚县志》“选举表”举人栏中有载,但进士栏漏载。“胡晋锡”录自民国《余姚六仓志》卷十二“选举表”,《余姚六仓志》备注“胡晋锡”为崇祯三年(1630)庚午科进士,摘自《胡谱》,但据《潭河沿胡氏宗谱》记载:胡晋锡,字蕃侯,余姚云柯乡承福里柏山(今属余姚市低塘街道黄清堰村)人,祖胡怀迁居杭州东城,遂进仁和籍,弘治十二年(1499)己未科进士,由翰林历仕至光禄寺正卿。但“胡晋锡”此人,在墨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落款碑录索引》弘治十二年己未科进士名录中无载,而崇祯三年庚午并未开进士科,故胡晋锡为《余姚六仓志》所误录。综上所考,余姚明代文科进士为388人。

  余姚明代甲科之盛,世所稀有。据吴宣德先生著《明代进士的天文散布》一书著录,有明一代,共开科89次,全国登科进士24862人,按籍贯统计,此中浙江人占3444人,排名全国各省第一,而绍兴府进士数为836人,排名浙江全省各府第一,而余姚做为明代绍兴府八县之一,进士总数竟达388人,远超其它七县,排名绍兴府第一。按那个数据来算,余姚的明代进士数占明代全国进士总数的1.6%,位列浙江省第一位、全国第三位,仅次于福建莆田、晋江二县[注:按《明代进士的天文散布》对莆田、晋江二县的进士统计数据比照],而莆田、晋江二县均为府治所在地(兴化府府治在莆田县,泉州府府治在晋江县),而余姚却是一个远离府治的建造县(间隔绍兴府治路途达一百五十里),由此也能够说:余姚是中国明代进士第一县。在明代,全国共有1400多个县,那在其时是一个十分了不得的创举。嘉靖十四年(1535)乙未科,全国共登科进士325人,余姚县生齿仅有10万余,高中进士者却多达17人,并且状元、榜眼又同为余姚人所得,他们是韩应龙(状元)、孙陞(榜眼)、邹绚、诸燮、顾廉、钱应扬、卢璘、徐方、胡崇德、黄齐贤、吴辕、郑寅、王乔龄、邵基、张元、郑炯、罗恩。该科余姚人考中进士数占昔时全国取士总数的5.2%多,一个县一科十七进士的科举纪录不断到科举废行时都没有被突破。

  明代科举的兴旺,使余姚一邑名流迭起,贤能如林。按光绪《余姚县志》记载,明代共开科89科,余姚人每科中5名进士以上的达36科,详列如下:洪武十八年6名;景泰五年9名;成化二年5名;成化五年8名;成化八年6名;成化十一年5名;成化十七年9名;成化二十年6名;成化二十三年7名;弘治六年7名;弘治九年7名;弘治十二年5名;弘治十五年8名;弘治十八年6名;正德三年5名;正德十二年5名;正德十六年9名;嘉靖二年6名;嘉靖八年7名;嘉靖十一年8名;嘉靖十四年17名;嘉靖十七年7名;嘉靖二十年14名;嘉靖二十三年8名;嘉靖二十六年7名;嘉靖三十五年7名;嘉靖三十八年8名;嘉靖四十一年6名;隆庆二年11名;隆庆五年8名;万历二年5名;万历十一年10名;万历二十年6名;万历四十一年5名;万历四十七年6名,崇祯十年5名。明代89科中,余姚人在近一半的国度更高品级的人才选拔中担任了配角,从余姚县选拔出来的科举人才,每一科都遭到了世人的注目。

  在明代科举测验中,余姚的名门看族簪缨奕世,科第济美,科举功效表示不俗。据不完全统计,在余姚浩瀚世族中,四世考中进士的有孙家境孙氏一门:孙燧,子:孙陞,孙:孙鑨、孙铤、孙錝、孙鑛,曾孙:孙如法、孙如洵、孙如游。三世考中进士的有四门,烛溪胡氏:胡轩,子:胡安,孙:胡维新;开原陈氏:陈焕,子:陈墀、陈陞、陈觐,孙:陈鍭;北城叶氏:叶选,子:叶逢春,孙:叶宪祖。姜家渡姜氏:姜子羔,子:姜镜,孙:姜逢元、姜一洪。兄弟同榜进士的有二门,开原陈氏:陈墀、陈陞兄弟;云柯眉山陈氏:陈治标、陈治则兄弟。父子进士则是数不堪数,如泗门谢氏谢迁、谢丕父子,他们不单是父子鼎甲(父状元,子探花),并且是父子解元,在明代近三百年间,仅此一例。而在余姚县科第最显的世族当数横河孙家境孙氏,仅明代一朝,文科方面,孙氏共有文进士16人,文榜眼2人,文会元1人;武科方面,共有武进士7人,武状元1人。族中人物官至尚书(实授正衔)者有6人,位至大学士者2人,堪称明代国内第一世家。如许的科举胜迹,在全国几乎没有一个县可与余姚相媲比。从上述一些堪称奇观的科举数据来看,余姚完全能够称得上是“中国明代科举第一县”。

  到了清代,固然余姚县的文科进士数有所下降,但仍列于全国各县之前列。按光绪《余姚县志》笔录,自清朝开科至光绪二十五年县志编成时余姚县共有进士95人;1991年版《余姚市志》记载清代进士101人,补充了民国《余姚六仓志》所录顺治三年进士廉自成、雍正二年进士陈本、雍正八年进士诸齐贤、乾隆元年进士周雷、乾隆二十三年进士周鏊5人,此中除周雷可考之外,其余4人在墨保炯、谢沛霖所编《明清进士落款碑录索引》中均无记载,故除周雷外,其余4人不予摘录。补充漏载戚扬1人,为光绪十五年进士,清代官刑部主事、松江知府,余姚县湖堤村人,居于山阴。另光绪二十五年编县志后余姚县又中进士一人,即余姚县汗青上最初一名进士—墨元树,由此得出进士98人。另参考天孙荣先生著《慈溪进士录》补充进士班达礼、高舆、桑调元3人。此3人均为余姚县旧境人氏。班达礼原姓胡,出自乌山胡氏,其曾祖是明万历三十八年武进士胡伯灏,曾任参将、副总兵。祖父是万历四十四年武进士胡相。父胡煜,明末时被清兵掳获进满籍,娶哈氏,生班达礼。班达礼考中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时,在他的殿试卷三代履历中对自已的家族情状写得十分清晰。高舆,姚江高士奇之子,康熙三十九年中进士。桑调元,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世居余姚县孝义眉山司城(现属慈溪市周巷镇)人,后迁居钱塘县。以上三人均可考为余姚人,故予摘录。综上所述,余姚在清代共有文科进士101名。

  余姚武科进士数

  武进士科始创于武则天周长安二年(702),曲到光绪二十七年皇帝发布谕旨正式废行武科进士测验为行,武举轨制在中国汗青上施行了一千二百年。但因为处所文献的缺失,余姚的武科科名记载极不完全,明代永乐十年(1412)前的武科名录均已失载。虽然如斯,自永乐十年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间,光绪《余姚县志》尚记载有明清武进士62人。现补充民国八年编《余姚六仓志》所录武进士钱中选、戚师塘、童辅清3人,故为65人。另参考天孙荣先生著《慈溪进士录》记载,补充万历十七年(1589)武会魁孙应枢、万历二十年武进士孙如昶、万历四十一年武进士孙光祖、万历四十四年武进士孙光祉4人,以上4人均为余姚县旧境人;再补充余姚泗门双桥杨氏家族崇祯十三年武进士杨光弼1人,共达70人。另据光绪《余姚县志》“选举表”记载:雍正九年庚戌(误,庚戌科为雍正八年),有武状元孙琮夏(寄籍天津)。但据王鸿鹏等编著《中国历代武状元》一书记载,雍正八年庚戌科武状元为河北昌黎人齐大勇,而雍正十一年癸丑科武状元为陕西商县人孙宗夏,故孙琮夏此人在汗青上其实不存在,为光绪《余姚县志》误录,应予往掉。综上所述,余姚在明清期间有史可考的武进士总数为69人。

  余姚的状元数

  说到余姚的进士,我们不能不说余姚的状元。自开科取士以来,能参与殿试并考中状元不断是士子所逃逐的梦想。在科场上考中进士,已经长短常之难,若想在殿试中夺得冠军,那可是难上加难。余姚最早的状元是谁?传说中的“状元莫子纯”到底是不是状元?余姚的状元有几名?那些都是余姚人所感兴致的话题。据目前所见文献考证可知,余姚最早的状元是南宋景定三年(1262)壬戌科状元方山京,而非南宋庆元二年(1196)丙辰科莫子纯。据光绪《余姚县志》“莫子纯传”记载可知,莫子纯铨试及试江东运司俱第一,庆元二年礼部奏名复第一,那一年没有停止殿试,按会试次第赐进士时,因莫子纯有官职在身,按宋朝律律例定,现职官员参与进士测验,称“锁厅试”,不克不及取为第一名。由此,福建泰宁人邹应龙幸运地成为了该科状元,而莫子纯屈居第二名,那个鼎甲排名,在现代诸多社科类著作中均得到认定。由此可知,莫子纯是榜眼身份,故余姚目前有文献可考最早的状元是余姚梁弄人方山京。

  在明代,余姚有文科状元3人,别离是成化十一年(1475)状元谢迁、成化十七年状元王华、嘉靖十四年状元韩应龙。余姚乡贤翁大立在《重建儒学记》中的“三科二状元”之说,指的是成化十一年至成化十七年三科中,余姚人就考中状元2名,别离是泗门人谢迁和余姚北城人王华,时间仅隔6年,可谓举世稀有。嘉靖十四年,余姚县菁江渡人韩应龙又高中状元,成为了余姚文科进士测验中最初一名状元。明代共开科89科,取状元90名(此中有一科为南北榜,各取状元1名),浙江免得20名,余姚得3名,余姚的明代状元数占浙江全省明代状元总数的15%,占全国状元总数的3.3%,位居浙江各县之首,排名全国各县第二。除了状元之外,榜眼及第(殿试第二名)的余姚人,南宋有莫子纯1人,明代有黄珣、孙清、孙陞、毛惇元4人,清代有诸重光、邵瑛2人。探花及第(殿试第三名)的余姚人明代有谢丕、胡正蒙2人,清代有卢文弨、墨兰2人。值得一提的是,余姚明代的4名榜眼数占全国榜眼总数90名中的4.45%,明代榜眼数也名列全国各县第二。

  在武科方面,余姚有武状元1人,系余姚县横河孙家境(现属慈溪市)人孙堪,获嘉靖五年(1526)武会试第一,其时未开武殿试,孙堪为昔时全国武进士第一人,按现代史学界对未开武殿试期间的武会元,亦称武状元,武状元孙堪在王鸿鹏等著《中国历代武状元》武状元名录中有载。按目前我们掌握的材料统计可知,余姚汗青上有文献可查的状元为文状元4人、武状元1人,合称“五状元”。

  余姚的解元、会元数

  乡试是省级科举测验,唐宋时称“乡贡”、“解试”。明、清两代各省乡试均在省城举行,试场称为“贡院”,又称“举院”。别的,明代另有南北曲隶的应天府与顺天府乡试,清代仍沿续有顺天乡试,俗称“北闱”。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考期在子、卯、午、酉年的八月间,又称“秋闱”,为“正科”,遇皇帝登极及寿诞庆典,加科为“恩科”。乡试共考三场,每场三日,应考者为本省、府、州、厅、县的生员、贡生、监生中的获得乡试资格者。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据光绪《余姚县志》记载,余姚在明清两代有史可稽的解元共有21人,明代有黄珣、谢迁、孙昇、胡铎、孙清、谢丕、孙继先、张怀、诸大圭、孙思述、姜镜、张绍魁、毛凤起、宋宾王等14人,明代解元数居全省各县之首。清代有徐景范、邵奏平、谢宜相、邵大业、岑兆松、翁元圻、陈锦等7人。按明清科举造,考生可在五经中选考一经,故每经第一名称“五魁”,或称“五经魁”、“乡魁”。在乡试中获经魁的余姚籍举人,据光绪《余姚县志》记载,明代有李居义、闻人景辉、石塘、蔡钦等五十余人,清代有孙槚、胡邦翰、邵是柟等十余人。谢迁之孙谢用模14岁考中举人,为余姚士子群体中的少年得志者。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集试贡举选士于礼部,以礼部侍郎主之。那是科举轨制中会试形式的初始,但在唐朝贡举轨制中如许的礼部测验,其时其实不称“会试”,而称为“省试”。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诏行科举:“其以皇庆三年八月,全国郡县兴其贤者能者充赋有司,明年二月会试京师,中选者朕将亲策焉。”那即是文献中“会试”之称的最早笔录。明代会试定为三年一科,于乡试的次年举行,会试的地点在京师,因明代京师之设有改变,其会试初在南京,永乐十三年(1415)后改在北京举行。明代会试开榜因时在春季,正值杏花盛开之时,故又称“杏榜”。明代会试中式又称“捷南宫”,明代会试取中者称“会试中式举人”,清代会试取中者称“贡士”。会试第一名称“会元”,按明清科举造,取各五经第一名,称“会魁”。因会试分为十八房,民间也以会试十八房所取第一名称“会魁”。据文献记载,余姚在明清两代共有会元3人,明代有胡正蒙、孙鑛2人,清代有邵晋涵1人。明清两代,余姚籍会魁有史可稽的有华福、邹轩、王守仁、黄堂、谢丕、诸燮、陈塏、陈陞等13人。

  武科方面,据不完全统计,余姚另有武解元12 人,此中明代有周书、徐世卿、丁世美、徐邦达、钱中选、孙光祖、孙光祉7人,清代有戚师塘、杨廷秀、胡九如、吴大勇、张景运5人。另有武会元2人,别离是嘉靖五年武会元孙堪,顺治十七年(1660)武会元谢文(其时已开武殿试,谢文武殿试名列第二甲第二名)。

  因为余姚历代科举文献的不完全,招致余姚早期科举名录多有遗佚,本文仅以目前所掌握的文献材料为线索,停止考证、辨析与数据统计,以期抛砖引玉,等待此后有更多的学者参与交换、搜遗补阙,以使余姚的科举数据更为详实、完全。 做者:褚纳新

0
回帖

姚江人物甲全国--余姚科举文化浅探(转载)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