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牺牲70年的抗日英烈吹响一次集结号

3个月前 (11-28 14:22)阅读5回复0
dyyh
dyyh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7
  • 经验值13186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6372
  • 回复0
楼主

  为牺牲70年的抗日英烈吹响一次集结号

  每逢佳节思亲。谨以此文纪念和驰念一位抗日英雄、革命白叟

   他们,用生命和鲜血为新中国奠定,他们,为国牺牲却英雄无名,有的以至遭到不公允的待遇……片子《集结号》催人泪下的故事令无数人赞颂。在渤海岸边的河北省海兴县,也有一位类似《集结号》仆人公谷子地遭遇的抗日英雄,他,就是河北省海兴县高湾镇马庄子村的王如华。

   兔年春节前夜一个凉风刺骨的午后,笔者来到马庄子村东一片庄稼地里看到,英雄墓前没立墓碑,没种柏树,黄土丘上下,长满了萋萋荒草。那里面掩躲着一段什么样的惨烈往事和大方悲歌?那里面又凝聚着几令人难以释怀的正气长魂!

   王如华,字丰轩,别名王之泉,男,1917年出生在今河北省海兴县高湾镇马庄子村(原属盐山县)。王如华自幼随祖父王河清习武,专习八极拳和硬气功,号称有“飞檐走壁”之功夫。据说,村里三米多高的院墙他能翻越自若。在4、5米间隔宽的胡同间,他能如履平地。他用硬气功用在三米外将农人轧场用的千余斤重的碌碌“推”出十米远。1938岁首年月春,在日寇铁蹄踏进华北之际,王如华怀着一腔热血,瞒着年迈的白叟和新婚不久的老婆决然参与革命。历任八路军渤海军区第一专署警备大队马队连兵士、班长、副排长。一九四零岁首年月因战功显著被提拔为八路军渤海军区第一专署警备大队警备二连一排排长。

   抗战期间,王如华勇猛做战,杀敌锄奸无数,屡立战功。一次薄暮,他往分区送谍报回来路过海兴县赵毛陶(原属盐山县)据点。在据点外围的一个路口,他碰见一个鬼子和俩个汉奸正围打一位没领路条的白叟。他二话没说,冲上前去,掏出手枪将鬼子击毙,紧接着三下五除二把俩个汉奸打翻在地,此后缴获三收三八大盖消逝在夜幕中。特殊在1938年至1940年艰辛卓绝的反围剿做战中,王如华操纵人际关系熟悉和地形熟悉的优势,率领队伍转战于河北省和山东省接壤的宣惠河两岸,摸据点,袭公路,端炮楼,运军粮,救伤员,威震四方。1940岁暮,山东省军区组织战术大反攻。王如华率领一排先后在攻打海兴县刁庄据点、大黄庄据点和无棣县崔口据点的战斗中,每次都担任“尖刀排”,冲锋陷阵,歼敌数十名,率先将红旗插上造高点。

   王如华抗战报国立场勇敢,不徇私交。一九四零岁首年月,根据谍报,他发现临村某亲戚家躲有一名汉奸。进夜,他率领兵士挠住汉奸,掉臂亲戚的恳求和本身白叟的呵斥阻拦,决然将汉奸施行枪决,为国除害。抗战期间,王如华先后除奸数名,并劝解发动数名青年从军报国。此外,他还发动家人积极把本身的口粮和牲口送到队伍收前。新婚第二年春,王如华的第一位老婆潘氏(现河北省海兴县张会亭乡前潘埯村人)在生下他的大儿子王文贵坐月子时中风,撇下仅八个月大的儿子和八旬的爷爷撒手而往。即便在那种上有老、下有小,无人看管的情状下,王如华照旧义无反顾,舍家抗日。无法之下,大儿子只好送到前潘埯村亲戚家寄养。之后,王如华另娶史氏(现河北省海兴县张会亭乡后潘埯村人)为妻,又先后生育王文会、王文坦二子。

   在王如华担任警备二连一排排持久间,二连没有政治干部,连长姓张,小名张八,名不详,一人刚愎自用,排挤异己。据昔时一路工做的革命白叟刘勇(男,河北省海兴县高湾镇马庄子村人,1941年参与革命,时任渤海军区第一专署警备大队警备二连一排兵士,解放后曾任河南省工商行政治理局局长、革委会主任。2004年在郑州逝世。)回忆并证明:张八有严峻的生活做风问题,每到一地,强霸民女、危害百性,并经常吵架兵士和群寡,影响极坏。王如华身为其部下,对此十分不满,屡次向上级戳穿张的问题。张晓得后对王恨之进骨,屡次伺机抨击。1942年11月5日,二连在盐山县小营区茶棚村(今河北省海兴县张会亭乡茶棚村,下同)宿营,连长张八又闯进民宅,用手枪威胁强奸妇女。王如华生气之极分开二连到军区马队连工做。其出走的目标一是王看不惯张的所为,分开便于工做;二是陆续向上级反映张的问题。张对此愈加怀恨在心。1942年1月7日,已到军区马队连工做的王如华在山东省无棣县崔口镇施行送谍报使命。张八闻讯后,带通信员崔金升(今河北省盐山县崔里扬村人)和兵士大老宋(名不详,今河北省海兴县张会亭乡宋庄村人)将王如华“挠”住。在“押回”的路上,行至一片开阔地时,心虚的张八恐惧王如华陆续戳穿其丑行,遁词王如华想跑乘隙从背后开枪射击,以致王腰、脑、颈部三处中弹,荣耀牺牲。那年,王如华年仅29岁。那年,王如华的续妻史氏(现河北省海兴县张会亭乡后潘埯村人)才刚刚过门六年。那年,王如华的长子王文贵年仅8岁,他的二儿子王文会和小儿子王文坦一个6岁、一个不到4岁。那年,王如华还撇下了84岁高龄卧病在床的老父亲。……

   一九八零年,后人在给王如华迁徙旧坟址时,发现墓内有三粒枪弹头。

  王如华无故被害,渤海军区特殊是警备大队官兵反映强烈,纷繁要求给死者平反,严惩凶手。山东军区和渤海军区别离派特派员进驻二连查询拜访。张八见势不妙,在队伍行军至今河北省海兴县城关镇张常丰村宿营时乘机逃跑。时任渤海军区第一专署警备大队教诲员张斌(此人在解放战争中被捕,下落不明)亲笔给王如华的家人留下一份证明素材,以证明王如华为抗战而死。

   至今,提起王如华,在包罗河北省海兴县、盐山县甚至邻接的山东省无棣县、庆云县在内的广阔地域,几乎无人不晓,特殊是一些上了岁数的白叟,更是对王如华勇猛抗战杀敌的事迹如数家珍。因骁勇善战,日军和汉奸称其为“活阎王”,而其时的八路军山东军区渤海一分区司令员李乡平则称其为“勇猛猛将”。

   然而,就是如许一位抗日英雄,在其往世后险些被歪曲事实,至今没有得到应有的评判。

   据白叟们回忆,抗日战争成功后至解放初期,各级政府不断视王如华家为烈属,并给于响应待遇。但因为王如华牺牲时,其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王如华80多岁的老父亲又因过度哀痛,脾性反常爆燥,不让家人往参与各类优抚活动,政府来慰问的人也屡次被其撵走。以致此事跟着时间的推移,多年置之不理。

   “四清”运动中,工做队个他人却颠倒是非诬王如华家为“反属”。遭到王氏家人及村民和许多知情者的强烈反对。王如华昔时的首长、战友和部下,如时任渤海军区第一专署警备大队警备二连一排兵士、解放后曾任河南省工商行政治理局局长、革委会主任的刘勇同志,时任渤海军区第一专署警备大队警备二连兵士的盐山县曾小营乡崔里洋村范某和盐山县大付庄乡许庄子村邢某等纷繁出据证明素材,表达对王如华家应予认可烈属,定“反属”是极端错误的。因为被工做队带走等汗青原因,证明素材大部门现已被遗失,现存的只要刘勇同志和张斌的文字证明。

   后来,因为据理以争,“四清”中只是推翻了“反属”的结论,但对“烈属”的原始结论未予恢复和认可。稀里糊涂曲到如今。王如华的后人屡次向省、市、县有关部分和有关队伍反映、核实、领会情状,仍未得到任何切当的回答和成果。此事距今已整整近70年了。

   王如华的后人们相信:汗青总有一天会廓清和恢复其原来面目标。如许,既不致于后人祖祖辈辈背黑锅,也不至于逝往的人死不瞑目。如许,于死往的人,于活着的人,于国于民,都是为心无愧的。如许,汗青才气还其原来的面目。

0
回帖

为牺牲70年的抗日英烈吹响一次集结号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