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沈钧儒、谭延闿同科,最初的科举进士——敖汉人张履谦

5个月前 (11-28 07:21)阅读3回复0
wly
wly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8
  • 经验值16227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32455
  • 回复0
楼主

  赤峰地域教诲汗青悠久,教诲事业开展茂盛。科举时代,赤峰地域由私学而科举者,共有秀才116名,举人36名,而张履谦虚胡明杰二人,是我国自有科举以来赤峰地域仅有的两名进士。此中,张履谦与沈钧儒同科,是我国科举轨制1300年来最初一科进士。

与沈钧儒、谭延闿同科,最初的科举进士——敖汉人张履谦

  张履谦(1873—1946),宇六吉(陆吉),号易吾(益吾),汉族,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清朝曲隶承德府)人。清光绪二十九年乡试中举人,光绪三十年会试中进士,列三甲第四十九名。后授中宪医生、通议医生,正三品。

  高祖走出古北口

  清乾隆48年(公元1783年),张履谦的高祖张景实挑着两个柳条筐逃荒出了古北口,奔热河以东而来。根据民国二十年编篡的《建平县志》记载:张景实老家是山东省德平县(今德州),祖辈靠擀毡子为生闯了关东。

  闻名的关隘古北口

  几个月后,夫妇俩来到热河省建平县(其时敖汉属建平所辖)的一处山脚下,那一带水草丰美,地盘肥饶,张景实一家就在河边搭个窝棚住下来,后来靠擀毡子和租种蒙古王爷的地盘生活,那个小村就喊山湾子,在今敖汉旗牛古吐乡境内。

  落脚山湾子

  山湾子坐落在敖汉旗喊来河北岸,自从张家在那里落脚租地后,又陆陆续续有逃荒的人到那里落户,后来构成了一个较大的村子,因19世纪七十年代那里修建了一座山湾子水库,那个村的人都移到上台子村了,从此那个村子沉没于水库下。

  张景实一边擀毡,一边种地,他晓得人不读书辈辈受穷,本身不识字,但愿本身的后代能高人一等,所以给儿子起了“儒林”那个名字,其意是做读书人。父子二报酬人忠厚,节俭持家,一晃十几年过往,张儒林已长大成人并娶了媳妇,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永泰”。

  山湾子水库原址一角

  颠末多年的创业,张家积存了一些资产,生活逐步好起来,那时张儒林的儿子张永泰已生有三子,长子张殿公,次子张殿臣,三子张殿忠。因为家中有了积存,张儒林承袭父亲教诲,请来私塾先生教儿子们读书,张家从此有了识字人。

  那年秋天,村上来了一个穿花袄要饭的妇女,病倒在了村头,张儒林找人用门板抬回家,并找来医生医治。因张家救了她的命,女人就表达情愿留在张家做工,只求能食饱饭。后来那个姓谷的女人就成了张殿臣的媳妇。几年后,她给张家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喊张文珏,次子喊张文璨。

  到了咸丰初年(公元1851年),在离山湾子西数十里的金厂沟梁下查干高勒(蒙语,意为白河)村一家山西人有个烧锅(造酒做坊)要外兑,张家买下了那个烧锅。

  兴家立业

  从山西人手中买下了烧锅后,家人筹议决定交给二儿子张文璨往治理,就如许,张殿臣夫妇和儿子张文璨来到了下查干高勒的酒坊。

  烧锅原名喊“源承永”,张家兑下后取名“玉泉盛”,酿造的“杏花醒”酒后来成为避暑山庄贡酒,每年玉泉盛都用骆驼队向承德送“杏花醒”酒,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常以“杏花醒”做赐赏。

  玉泉浩大门

  兴办了实业,有了经济实力,张文璨鄙人查干高勒烧锅院东建了一处三百多间房屋的大宅院,一色青砖瓦房,院门楼高峻壮看,并起堂号为“宝善堂”。

  宝善堂大门

  昔时张家大宅门内气象万千,“宝善堂”在热河及东北都很有名。解放前的“大风暴”(指地盘变革)后,宅门内的房子都分给了贫农,后来各户自行改建,原房屋根本上都扒掉了,目前院内原建筑已不存,只要“宝善堂”的大宅门和“玉泉盛”大门仍然残存鄙人查干高勒村。

  尊师重教成家风

  张文璨往下查干高勒村治理“玉泉盛”后的同治十一年(1873年)正月十一,张文璨的堂弟张文瓘之妻李氏为张家生下了第二个男丁,满月后父亲张文瓘给二子取名为张履谦。履,指实行、履行、履约;谦,指虚心、不自满、不自命不凡、谦下、辞让,意谓行辞让之德。那即是后来金榜落款的进士张履谦。张履谦从小不断生活在老宅山湾子,家中办有私塾,张履谦虚族中的孩子都进校上学,期间张履谦很用功,家人更是尊师重教。

  玉泉盛和宝善堂外景

  敖汉如今还传讲着张家的一个故事。一次教书先生和大当家人张文璨一路漫步,见院外一匹小驴驹在食草,先生就随口说:“天上的龙肉,地下的驴肉,驴肉好哇,可不知那驴驹肉香不香。”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张文璨什么也没说,两人转了一圈各自回房。没想到中午食饭时,先生的餐桌上就上了一盘驴驹肉,一问才知是张文璨喊人杀了驴驹给先生尝鲜的,先生非常慨叹,哪想一句闲话,店主那么在意。

  张家那种尊师重教的家风,让良多读书人敬重。所以那故事也传了那么多年。

  癸卯乡试中举

  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是各省乡试,人们把乡试称做大比。清朝规定乡试每三年一次,因在8月举行,亦称秋闱,测验地点在各省贡院。

  6月初张履谦踏上了往京城的路,张履谦一路顺利地抵达了京城,又接着赶往开封。因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英、美、法、俄、德、日、意、奥八国构成的侵略联军向北京抨击打击,1900年8月15日凌晨,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都换上了汉人布衣打扮服装逃跑了。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自西安抵达开封。在开封驻留期间,议决科举一事。鉴于顺天贡院被八国联军销毁,河南贡院规模浩荡,便于科考。光绪二十七年十月二十四日颁布上谕:“明年会试,着展至癸卯举行;顺天乡试于明年八月间暂借河南贡院举行;河南本省乡试,着于十月举行;次年会试,仍着河南贡院打点。”

  张履谦履历表

  张履谦到了开封,测验临近,张履谦如期参试。三场测验,每场五个标题问题,前后考了九天,顺天府的皇榜公布后,张履谦榜上有名,考中第108名。榜上别离盖有顺天府尹、热河省总督巡抚的大印。

  金榜落款

  光绪三十年,甲辰恩科会试照旧在河南贡院举行。会试完毕后即停止殿试,在河南测验中被登科的贡士们又赶到北京参与殿试,也是更高规格的测验,殿试时间为夏历蒲月二十一日。

  殿试当天恰逢大雨,殿内光线极暗,答题很慢,下战书天放晴,才挥笔自若,张履谦虚其他贡士一样薄暮才交卷。

  夏历蒲月二十四日(7月7日)为小传胪,张履谦虚贡士们在乾清门外阶下候听唱榜,张履谦榜上有名。

  蒲月二十五日(7月8日)在紫禁城太和殿慎重举行了传胪大典(即公布皇榜)。张履谦荣登皇榜,列三甲第四十九名。

  河南贡院大门

  传胪仪式上,韶乐齐奏和喊,喊鞭响彻云霄。唱名之后,自卑学士至三品以上官员和新科进士向光绪皇帝行三跪九叩礼。礼毕,由礼部尚书将大金榜放置彩亭中的云盘内,导以黄伞,宣扬前行,从太和殿中门送至东长安门外彩棚张挂,那便是所谓的金榜落款。

  今在北京孔庙的正门西侧,照旧可见光绪三十年甲辰恩科的《进士落款碑》上左面一行字:张履谦,曲隶承德人。固然碑已严峻风化,但张履谦三个字仍清晰可见。

  北京孔庙《进士落款碑》上张履谦拓片

  光绪皇帝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下诏“立停科举,以广学校”,科举轨制从此废除。

  进士馆进修

  张履谦完成了科考后的一系列规定法式后,被授以主事分部进修,也就是培训进士的专门机构——进士馆。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清政府决定,把“刑部著改为法部,兼任司法;大理寺著改为大理院,专掌审讯。”张履谦在主事分部学 后,于光绪三十四年六月十六日(1908年7月14日)留任法部主事,正式“进仕”仕进。

  于承德、陕西任职

  光绪三十五年(1908年),张履谦调任承德府高档审讯分厅监视推事。推事为清代官职名称,清末变革司法,大理院及各级审讯厅都设推事,担任审理案件之职。张履谦在任承德府高档审讯分厅监视推事时公众的口碑不断不错,他清正廉正,善用律典,同情苍生。

  光绪三十年甲辰恩科金榜

  大清消亡,民国成立,张履谦仍被民国政府留任在热河法院,尔后不久,张履谦被民国司法部调往陕西宁陕县任知事(即县长)。在宁陕县任职不久,张履谦又调陕西府高档法院任推事、查察官。从此不断在陕西府高档法院任职长达近20年,曲到升任首席查察官。

  回乡省亲续弦刘惠贤

  张履谦在陕西府高档法院一晃又是10多年,1923年张履谦离家已二十年了,他决意回家看一看。

  从陕西回老家,千里迢迢,一路车马劳顿,两个月后,毕竟走进了县界。当车队行到家乡山梁上,远远看着参天古树中掩映着的“宝善堂”大宅院时,他心绪非常冲动。别乡二十年末回故乡,即刻能见到晚辈人和儿孙们,他不时催车队快行。宝善堂外早已是世人出迎,如过节般喜庆,张履谦热泪横流。

  玉春堂百年老屋

  张履谦在外的二十多年,家族因户门太大已分收零丁过日子。夫人十几年前已故往。分炊后,儿子张廷铸无人约束,年纪悄悄就起头吸大烟,日久成瘾,且瘾越大量越多。儿媳李氏因终年患病,卧床不起。儿子张廷铸带着孩子靠变卖家中动产和不动产庇护生活,家业已非常萧条。

  张履谦回家时见儿子骨瘦如柴,弱不由风,还高度近视,一幅不人不鬼的样子,已失往了劳动和料理家业的才能。长孙张晓鲁迟钝,是残疾儿,外出做工,20多岁病故。长孙女张晓岩受其父影响也吸大烟,后不到30岁也死往。

  看到家中那个情况,张履谦预见儿女们没有指看了,感应非常凄凉。过往有句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管如何都应该有传宗接代的后人,征得父母的附和,张履谦决意另娶二房妻室。

  张履谦夫人刘惠贤晚年照片

  就如许,1923年,50岁的张履谦明媒正娶了建平县(现敖汉旗)金厂沟梁罗洛沟村刘家的27岁姑娘刘惠贤。婚后数月张履谦先行返回陕西,安放停当后给家中来了 ,次年由其四弟张修大护送刘惠贤到陕西西安栖身,从此张履谦及夫人刘惠贤曲到病故都再未回过敖汉。

  婉辞行政院秘书长之职

  1925年7月1日,中华民国改组为国民政府,国民党成为执政党,与张履谦同科进士的谭延闿在1926年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相当于总理)。谭延闿和张履谦此前多有交往,谭认为张为人耿直,有思惟,有理想,且清朝时多年为官,公众口碑好,又有为官的体味,擅长协调各方面关系,是个值得相信的人。于是谭延闿首推张履谦担任国民政府行政院秘书长。

  右侧为张履谦孙女张云霞

  行政院秘书长那个职务权高位重,非常显要,但也是风口浪尖。张履谦已料到了那个乱世之秋无论做什么都是不成能有所成就了,加之也不肯做幕僚,他决定舍弃,于是给谭回了 ,婉言辞绝。

  帮助八路军西安处事处

  九一八事情后3个月,日军即侵吞了全东北。当张履谦得知老家沦亡时,老泪纵横。

  1936年5月,沈钧儒、邹韬奋等响应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日民族同一战线的号召,在上海倡议成立“全国各界救国结合会”,要求国民党政府停行内战,释放政治犯,与赤军议和,成立同一的抗日政权。国民政府于11月拘捕了沈钧儒、邹韬奋、李公仆、沙千里、史良、章乃器、王造,史称“七君子事务”。张履谦得知同科老友沈钧儒因主张结合抗日而被捕进狱,义愤填膺,立即组织西安的社会名人、各界志士、社会贤能上书国民政府停止示威,声明撑持“七君子”的全民抗战主张,唤吁构成全民族同一的抗日场面,要求释放沈钧儒等人。

  中间为张履谦堂孙张振亚

  其时东北军的张学良和西北军的杨虎城都驻防在西安,那时张履谦年已62岁,曾特地往拜见东北老乡张学良,请张学良早日打回东北老家,把小日本赶出中国往。张学良很敬重那位清末进士身世的老乡,嘱他重视身体,并说时局是会有改变的,张履谦其时不知何意。很快在1936年12月12日发作了“西安事情”,张履谦才茅塞顿开,大白了张学良话中的意思。

  “西安事情”促成了抗日民族同一战线。之后西安的七贤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西安处事处”正式挂牌。65岁的张履谦亲身结合了良多社会贤能到八路军驻西安处事处为八路军捐了大量的款、药、物。张履谦先后两次捐给八路军处事处大洋1300块,主任伍云浦握着张履谦等人的手深表谢意。八路军处事处给捐款的人都打了收据,张履谦不断珍躲。

  1946年,张履谦谢世,享年73岁。张履谦谢世后葬在了西安南郊大雁塔南一公里处一片被称为吴家坟的处所。坟头正南正北对着大雁塔,后来在修建大雁塔南路时因工程队可能是没找到坟主便当无主坟处置了。如今那里已是一条大道,至此张履谦的遗骨也就下落不了然。

  敖汉旗箭桥中学院内的张履谦铜像

  2005年,敖汉政协委员会和旗委统战部召开了“纪念张履谦中进士一百周年座谈会”,对张履谦的一生赐与了客看公允的高度评判。2007年,经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见,在敖汉旗箭桥中学院内塑立了张履谦铜像。

  材料来源:《赤峰文史》

  本文为原创,未经容许严禁转载,一经发现,追查法令责任

0
回帖

与沈钧儒、谭延闿同科,最初的科举进士——敖汉人张履谦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