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各地风俗习惯仍然有着以下共同特征: 勤劳古朴 这是永州各地风俗习惯的本质特征。永州境内山峦重叠,溪河密布,气候和煦,物产丰盛。自古以来,永州人民就在这里“火耕水耨”,“以渔猎山伐为业”,逐步形成了勤劳勇猛,不辞辛劳,心地善良,纯洁纯朴的气质特征。
因此,史称永州“人多淳朴”(《宋史·地理志》),“地有舜之遗风”(宋编《太平寰宇记》)。 热情好客 这是永州各地风俗习惯的突出特征,也是永州人民的传统美德。刘禹锡《送周鲁儒序》说,永州人“往往清慧而文”。宋《方舆览胜》说,永州“民知教化”。清李逢时在《东安县志序》中说,东安“民雍容而好礼”。
凡到过永州的人,都有宾至如回之感。热情的永州各地人民,虽然待客礼节各异,但往往尽其所有以待客人。这种传统美德,一直流传至今。 能歌善舞 这是永州各地的又一特征。早在先秦两汉时期,永州境内的民间歌舞就广为时髦。到唐宋时期,永州民间歌舞已成为普及现象。
宋《晏殊类要》说,永州“俗尚歌舞”。这也阐明永州人民古往今来都爱美的享受。现在,无论是汉族地区,还是少数民族地区,每逢新春佳节,人们都载歌载舞。特殊是江华瑶家的《长鼓舞》和瑶歌,祁阳的地方小调等,均称誉省内外。 当然,与任何其他地方一样,永州的风俗习惯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其如“信鬼巫、重淫祀”(《汉书·地理志》),婚姻中的尚门第、重彩礼,以及重男轻女,宗族械斗等,都是消极无益的东西。这些消极的东西,古代有识之士也极力反对。如清代郡人常在就反对当时的陋习,如“婚姻多尚财帛,回妹每致愆期,虑嫁资而溺女,责聘礼而背盟”,“卜葬酷信风水,拘忌年甲,甚而逾界觅龙,远年停柩”,“居丧推崇浮屠,而桑门之梵呗杂以俳优;有疾惟事祷祝,而巫祝之牲酒倍于参苓,济则回功于神,不济则委于命”等等(清道光《永州府志·风俗志·常在论风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永州风俗习惯中的迷信成分和封建宗法看念等消极因素,已大大减少,但其影响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消失,部分陋习又有回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