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跨过鸭绿江 :为“驱除靼虏、恢复中华” ?(转载)

3个月前 (11-28 03:54)阅读3回复0
xx
xx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6
  • 经验值13175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6350
  • 回复0
楼主

  日本人一贯是把甲午战争(日清战争)的动机描画得非常崇高,在我所收躲的《日清战争实记》中,能看到大量的那方面的官方文告,而更多的战地文学做品更表白那一“正义”战争得到了日本朝野各界的狂热撑持,不是什么“一小撮”的军国主义者若何若何,更不是“日本的广阔人民是喜好和平的”。

   1894年战事从朝鲜和黄海打响后,日军几乎是百战百胜,未数月,战火便延烧过鸭绿江。帝国陆军大臣山县有朋上将亲率第一军打破中国戎行江防,“气昂昂雄赳赳跨过鸭绿江”来了。一则日军的安民通告《开诚忠告十八省之俊杰》,文摘飞扬,主题几乎就是为了把中国人民从暗中的满清统治下解放出来的战斗檄文,我发现,那也是《日清战争实记》中少数一些在中文收集上有过传布的文献。

   好,我们先看看那篇日本戎行草拟的解放宣言,请重视我用黑体标注的部门:

   “前贤有言曰:‘有德授命,有功受赏。’又曰:‘唯命不于常,善者则得之,不善者则前贤有言曰失之。’满清氏元(原)塞外之一蛮族,既非授命之德,又无功于中国,乘墨明之衰运,暴力劫夺,伪定一时,机变百出,巧操全国。其时俊杰武力不敌,吞恨抱愤以致今日,盖所谓人寡胜天者矣。今也天定胜人之时且至焉。

    熟察满清氏之近状,进主暗弱,乘帘弄权,仕宦鬻职,军国渎货,治道衰颓,法纪不振,其接外国也,不本公允而循私论,不凭信义而事诡骗,为表里远迩所疾恶。曩者,朝鲜数无礼于我,我往惩之,清氏拒以朝鲜为我之属邦,不容他邦干涉。我国特以重邻好而敬大国,是以不敢强争焉,而量清氏,以其应代朝鲜纳我之要求,则又摆布其辞曰,朝鲜自一国,内治外交,吾不敢关[闻]。彼之推辞如斯也。而彼又阴唆嗾朝鲜君臣,索所以苦我日本者施之。昨东学党之事,满清氏实阴煽之而阳名镇抚,破天津之约,派兵朝鲜,以遂其阴谋也。善邻之道果何在耶?是痴人我也,是牛马我也。是可忍也,孰不成忍也?是我国之所以〈舍〉樽俎而执旗鼓,与贵国相周旋也。

    抑贵国自古称礼节国,圣主明王世之继出,一尊信义,重礼让。〈今〉鄙视他邦,而徒自尊大,其悖德背义莫甚〈矣〉。是以上天厌其德,下民倦其治,将卒离心,不愿致心,故出外之师,败于牙山,歼于〈丰〉岛,溃于平壤,溺于海洋。每战败衄,取笑万国。是盖满清氏之命运已尽,而全国与弃之因也。我日本应天从人,大兵长驱。以问功于北京朝廷,将〈迫〉清主面缚乞降,尽纳我要求,誓永不抗我然后休矣。固然,我国之所惩伐在满清朝廷,不在贵国人民也;所愿爱新觉罗氏,不及耸从士卒也。若谓否则,就贵国战士来降者证之。

    夫贵国民族之与我日本民族同种、同文、同伦理,有偕荣之谊,不有与仇之情也。切看尔等谅我徒之诚,绝猜疑之念,察天人之向背,而循全国之大势,唱义中原,纠合壮徒,革命军,以逐满清氏于境外,起实俊杰于草莽而以托大业,然后革稗政,除民害,往虚文而从孔孟政教之旨,务核实而复三代帝王之治。我徒看之久矣。幸得卿等之一唱,我徒应乞于宫〈而〉聚义。故船载粮食、刀兵,约期赴肋。时不成失,机不复来。前人不言耶:天与不取,反[而]受其咎。卿等速起。勿为明祖所笑!”

    不幸的是,日本尔后更是轻车熟路地运用那种“驱除靼虏”(日后的号称驱除碧眼儿、解放亚洲的“大东亚圣战”与此一脉相传)的政策东西,深深地渗入进尔后中国的各类政治和军事大变更中,包罗对兴中会、华兴会等的保护,令辛亥革命那一民族革命从一起头就变得先天不敷,而那招致袁世凯被万民辱骂的“二十一条”,良多前提其实并不是奥秘,之前也和南方的革命党人有过交易(近来有良多学者考据认为孙中山确实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屡次许诺出让满洲权益),当然,那是北洋史和民国史的话题(近年来两岸的顾忌都少了,有很多材料解冻公开,有兴致者能够参考,必有长歌当哭之感),不在我的收躲范畴,就不多议论了。

0
回帖

日军跨过鸭绿江 :为“驱除靼虏、恢复中华” ?(转载)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