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十二官与编修《明史》的翰林

4个月前 (11-27 20:04)阅读3回复0
xx
xx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6
  • 经验值14565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9130
  • 回复0
楼主

  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三月,清廷在体仕阁举行博学鸿词科(也称已未词科)测验,登科50名鸿儒。根据康熙皇帝的旨意,那些被登科的翰林全数集中到明史馆编辑《明史》。据笔者考证,经曹雪芹增删后的《红楼梦》,其后背是一部以明史馆为次要活动布景,以编修《明史》的翰林学士为次要人物,隐写明末清初汗青的长篇小说。假设说金陵十二钗脱胎于《风月宝鉴》的话,红楼十二官则完满是曹雪芹塑造的全新人物。红楼十二官,既对应金陵十二钗的命运,也从另一个侧面临十二钗的人物性格、出身做了填补。

  一、红楼十二官隐写词科登科翰林

  第十八回,贾府为驱逐元妃省亲,让贾蔷“从姑苏摘买了十二个女孩子,并聘了教习”。林之孝家的也回王夫人,“摘访聘买得十个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连新做的二非常道袍也有了。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官吏之家。因生了那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顶用,到底那位姑娘亲身进了空门,刚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本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

  一般理解,贾府摘买了 30 个小女孩,此中 10 个小尼姑、20 个小道姑。但第二十三回却说“玉皇庙并达摩庵两处,一班的十二个小沙弥并十二个小道士,现在挪出大看园来,贾政正想发到各庙往分住”。读到那里,读者会产生疑问:贾府到底买来几个小道姑,几个小尼姑?是20个仍是12个道姑?是10个仍是12个小尼姑?显然,做者在行文时做了迷糊处置。

  假设我们晓得上述文字隐写康熙十八年博学鸿词科测验,再来算那道迷糊算术题就随便了。昔时词科共登科50人,此中,一等20人、二等30人。假设按林之孝家的说法,贾府共买了30个小女孩,隐写词科登科二等30人;加上12个小女伶人,为42人。同50人比拟,少了8人。

  还能够换个角度计算那道题,把“摘访聘买得十个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连新做的二非常道袍也有了”理解为:摘访聘买得10个小尼姑和10个小道姑,做了20分道袍,合计为40人,再加12个女伶人,共计52人。词科共登科50人,多出的2人又当若何阐明?史载,进值南书房的高士奇(薛宝钗的男性原型之一)、励杜讷固然没有参与测验。根据圣旨,两人在南书房各做诗一首,也被康熙皇帝特赐同博学鸿儒科身世。

  第三十回,宝玉发现龄官在蔷薇架下用簪子在地上画字。“宝玉用眼跟着簪子的升降,不断一画一点一勾的看了往,数一数,十八笔。本身又在手心里用指头按着他刚才下笔的端方写了,猜是个什么字。写成一想,本来就是个蔷薇花的‘蔷’字。”有研究者对蔷字十八笔停止了各类解读。连系妙玉十八岁的描写,蔷字十八笔同样隐指康熙十八年词科测验。

  为什么贾府要从江南摘买十二个女孩子?五十鸿儒中,南方各省登科人数最多,此中,“江南二十六人,浙江十三人,顺天曲隶六人,江西二人,山东、河南、陕西各一人”。由此可见,词科测验是康熙皇帝对江南士绅集团的收购人心之举。

  二、红楼十二官的名字有讲究

  有研究者指出,蓄养女优家班只能是康熙朝以前的工作。到了雍乾两朝,清廷已严禁私家蓄养乐籍和女优。由此推论,《红楼梦》是康熙朝的做品。

  贾府梨香院梨园子人数不多,生旦净末丑各角色均由女性饰演。有研究者指出,昆曲行当繁多,梨香院的十二个女孩一人担任一种角色还不齐全。梨园闭幕时,书中交待留在贾府的八个女孩子别离是正旦、小旦、小生、大花面、小花面、老外、老旦七种(外加一个角色不明的文官),梨园中不成能呈现一个角色由两个女孩子同时担任的现象。希罕的是,书中却呈现了两个正旦(玉官、芳官)、两个小生(宝官、藕官),阐明书中的角色是因人而设的。

  十二官的艺名别离喊文官、宝官、玉官、龄官、藕官、蕊官、芳官、菂官、茄官、葵官、豆(荳)官、艾官。书中交待,菂官身后,才补了蕊官。也就是说,起初贾府梨园虽有十二个女孩子,却只要十一个女孩子有艺名。很显然,做者将第十二个艺名留给了忠顺亲王府的小旦蒋玉菡,但他是个男儿身,艺名喊琪官(借用如皋水绘园清初女诗人吴琪的名)。

  从名字看,藕官、菂官、蕊官、芳官、茄官、葵官、豆(荳)官、艾官等八官都带草字头。“藕”为莲花根、“菂”为莲子、“蕊”为花蕊、“芳”为花之香、“茄”为莲梗;葵、豆、艾三官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动物。

  早有人重视到,将十二官名字分为四组,别离对应贾家三代人的行辈字:文官对应贾家的文字辈,如贾赦、贾政;宝官和玉官对应贾家的玉字辈,如贾琏、贾珠,贾宝玉;藕官等八人对应贾家草字辈,如贾蔷、贾芹。

  唯独龄官是个破例,在贾家找不出对应的行辈字,可见此人非比通俗。

  三、红楼十二官大都是“野翰林”

  第三十回写道:“本来明日是端阳节,那文官等十二个女子都放了学,进园来遍地顽耍。碰巧小生宝官、正旦玉官两个女孩子,正在怡红院和袭人打趣,被大雨阻住。各人把沟堵了,水积在院内,把些绿头鸭、花鸂鶒、彩鸳鸯,捉的捉,赶的赶,缝了同党,放在院内顽耍,将院门关了。”

  宝官、玉官和怡红院的女孩子一路把玩簸弄绿头鸭、花鸂鶒、彩鸳鸯,阐明两人的身份比力特殊,其实不属绿头鸭之类。

  有研究者发现,那段文字生动形象地隐写了明史馆的翰林学士,因为翰林的七品补子就是鸂鶒鸳鸯。至于鸂鶒为何能登上明清两朝的官服,成为七品文官的标记,可能因为鸂鶒在水中“群伍稳定,左雄右雌,似有式度”,再加上前人认为鸂鶒能“敕逐害物”,身为七品官,当然要以鸂鶒为楷模了。

  文中提到的“绿头鸭”就是野鸭子,也喊野鹜。清代《啁啾漫记》记载,“彭孙遹、墨彝尊、毛奇龄、汪琬等,皆以绩学雄文,负国内重看,虎视蛟腾,昂首望天。每逢校艺论文之会,同馆以科目进者,率面内惭,噤不克不及发一语。遂怀忌嫉,诋之为野翰林。故五十人者,时有野翰林之目”。

  第四十九回,贾母将凫靥裘送给宝琴。香菱认为凫靥裘是用孔雀毛织的。湘云更正说:“那里是孔雀毛,就是野鸭子头上的毛做的。可见老太太疼你了,如许疼宝玉,也没给他穿。”为什么贾母将如斯贵重的衣服送给宝琴?原因很简单,她将嫁给梅翰林的儿子为妻。那个梅翰林,必然也是个野翰林。

  还有研究者认为,宝琴和元春大丫头抱琴的名字很类似。因为身份特殊,元春不克不及经常和寡姐妹一路活动。好像袭人是宝钗的影儿、晴雯是黛玉的影儿一样,宝琴应当是元春的影儿。做者让宝琴取代元春呈现,好像湘云取代年轻时的徐灿呈现一样,都是对书中次要人物青春岁月的补写。薛家的香菱不熟悉凫靥裘,从小被贾母抚育过的史湘云却熟悉,阐明她见过那件衣服。既然元春在宫里未便穿凫靥裘,由翰林家的儿媳宝琴代穿就瓜熟蒂落了。

0
回帖

红楼十二官与编修《明史》的翰林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