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流离歌曲和被沉没的九十年代

3个月前 (11-27 03:46)阅读6回复0
dyyh
dyyh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7
  • 经验值12949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5899
  • 回复0
楼主

  回忆流离歌曲和被沉没的九十年代

  陈星是一位来自湖北农村的歌手,九十年代末期以一首《流离歌》火遍中国。除了旋律斑斓外,歌词的主题切合了整个国度打工潮的屌丝心态,但发轫于九十年代初期的打工潮其其实那首歌创做出来的时候,已经进进了尾声,更让人喟叹的是,走进尾声的不但是打工潮,而是来自底层的声音。

  那首歌的mtv画面很典型。豪华的摩天大厦下,一个农人工仰看的视角,表示了都会的富贵即将把创造富贵的那些人埋在地下。

  九十年代初期,国度变革开放深进城市企业,以外销为主的民营企业得到了鼎力开展,也形成了几亿农人工外埠打工的热潮。打工者虽然工做情况恶劣,但和以往生活形式比力却优势明显。根据经济开展历程,那些进城来的劳动力属于工业代替农业后形成的新就业,人类城市化也历来是陪伴着工业化而来的。但那些城市建立者却没能成为城市的仆人,在洗掉手上的泥巴后,他们打起包裹,或是用自觉无助的眼神眷恋于城市陌头,或是带着血汗钱回到本身穷困却魂之所系的村落。无论若何,数亿计的打工仔中,很少有人能够凭仗本身的实力在城市扎根。做为社会普及现象,从小我才能上为群体的失败逃求谜底是断章取义。农人工创造的价值中,大部门价值被各类环节分走,而那些份额中,本来就应该包罗能够提赐与他们实现城市化所需的资金。

  说完了滞后的城镇化,再来说说九十年代的底层文化兴起。企业由国企和民企构成,前者在九十年代之前的漫长岁月中占据统治地位,但九十年代开启后,陪伴着民企雨后春笋般的兴起和国企本身的减法变革,国退民进成为趋向。在如许的大时代布景下,社会文化和社会思潮也闪现了底层兴起的时代特色。但陪伴着社会财产的积存和国企的康复,进进新世纪后,国内企业构造快速调头,呈现了国进民退的场面,相关思惟和文化层面的工具也呈现了改变。财产在创造出来后快速向社会上层聚集,为新世纪里精英文化的开展奠基了根底。以致于当下大陆文艺界呈现了前导发轫,大陆被港台和欧美人称为人傻钱多的处所。新的世纪里,屌丝照旧存在,但反响屌丝文化的工具要么进不了支流视野,要么痛快鸣金收兵。

  综合以上两个角度阐发《流离歌》,可见那首歌极具时代特色,既反响出了农人工遭遇城镇化滞后下的为难境况,又打上了九十年代“民粹”文化兴起的时代烙印。现在那种歌曲和阿谁充满活力的九十年代一往不返了。

0
回帖

回忆流离歌曲和被沉没的九十年代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