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分十二道”——六博棋行棋之法(三)外一篇:六博棋盘的TLV标识
“局分十二道”——六博棋行棋之法(三)
(外一篇:六博棋盘上的TLV标识)
(接前文“局分十二道”—— 六博棋行棋之法二)
(四)
那么《儒棋格》又是什么时候写做的呢?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明白反对博棋只要儒家。虽然孔子曾在《论语•阳货》中曾经说过如许的话:“餍饫整天,无所专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但那里的“贤”不克不及做“英明”、“贤良”的阐明,只能做“胜过”、“甚于”的阐明。孔子的那句话翻译成白话就是:“成天食饱饭没事干,不动脑筋,其实太难堪了。不是还有博弈那些棋戏吗?下下博棋和弈棋(为之)尚且(犹)胜过(贤)的啊”。那里的“胜过”天然是指胜过“餍饫整天,无所专心”。在孔子眼里,博弈仅仅比“餍饫整天,无所专心”略微好那么一点点。而在《孔子家语》中,孔子更是声明本身是不下博棋的:“哀公问孔子曰:吾闻君子不博,有之?孔子曰:有之,为其兼行恶道也。”至于博棋中的道为什么是“恶道”,韩非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借匡倩之口,却是替孔子说了:“博者贵枭,胜者必杀枭,是杀所贵也,儒者认为害义,故不博也。”当然儒家反对博棋的话也只是说说罢了。儒家本身在那时就像丧家犬似的被人赶来撵往,居无定所,哪里还顾得上往管他人下不下六博棋。然而,到了公元前134年,儒家多年媳妇熬成婆,毕竟迎来了咸鱼大翻身的好光阴。那一年窦太后往世,汉武帝“免除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意愿毕竟得以施行。那让儒者们欣喜若狂,粉墨登场。兴奋之余,有人想起祖师爷孔子不下博棋的声明,觉得有需要拿六博棋试刀。但他们晓得,六博棋是无法制止的。只要对六博棋停止一番革新,把六博棋纳进儒家的礼义之中。那种契合儒家礼义的六博棋就定名为《儒棋》。当然儒棋必需得到汉武帝的批准,方可推行。于是有人就写了《儒棋格》,上奏朝廷。但如许的奏章能进汉武帝的龙目吗?汉武帝恐怕连看都没看到,就被下面治理文书的处事员给拦了下来。不外做为臣下的奏折,必需进案存档,以备查询。如许,《儒棋格》就被人用小麻绳一扎,扔到不知哪个角落里了。《儒棋格》就如许在库房里无声无息地躺了四百年。期间固然有过西汉、东汉的政权更迭,但两汉事实是一家,都姓刘。东汉固然定都洛阳,但长安的旧宫照旧是皇家禁地,没有人会往打扰。而汉末的战乱,长安城虽几近废墟。但各路军阀夺夺的是金银玉帛,竹简木牍底子连看都不会看一眼(蔡伦创造造纸术是在东汉和帝期间)。所以《儒棋格》躲过了灾难。曲到有一个名字喊做“肇”的人呈现。此人做过侍中。侍中是个官名,秦始置,汉沿设,掌侍皇帝摆布,出进宫禁。因为亲近帝侧,是有时机接触国度档案的。可能在一个偶尔的时机里,他在前朝的旧档中发现了《儒棋格》。不外那时无论是儒棋仍是六博棋都明日黄花,成明日黄花了。他可能觉得让《儒棋格》埋没在汗青的尘埃中其实太可惜了。于是,便对《儒棋格》停止了整理。因为那时魏已代汉,他已经算是魏人了,所以署上了本身的名“魏侍中肇”。如许,《儒棋格》便从深宫禁苑漂泊民间。那关于《儒棋格》来说,应该是功德。深躲宫禁当然崇高,但事实是秘本。一旦遭毁,便将永久消逝。而漂泊民间被人翻刻,就有许多副本,还会有高人一等的时机。公然,三百多年后,北齐的魏收于公元554年完成了《魏书》。在其《游肇传》里鲜明写着游肇“谦廉不竞,曾撰《儒棋》,以表其志焉”。《儒棋格》毕竟跻身堂堂野史。只是签名已从“魏侍中肇”酿成了“游肇”。那实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魏侍中肇”恐怕做梦也没有想到,本身辛辛辛勤从他人那里挖过来的工具,竟做了别人嫁衣。而《儒棋格》的实正做者、那位无名儒生恐怕更要发出“轻叹世间多幻化”的无限慨叹了。又过了四百多年,到了北宋太宗承平兴国二年(977年),李昉等衔命领修《承平御览》。书中除了收录了《儒棋格》外,还多了一篇游肇“以表其志”的自述。然而,《儒棋格》的尘缘还没有到此完毕。公元一九七五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群第十一号、第十三号墓中,发现了一套完全的六博棋。它的呈现,在其时的学术界引起十分大的颤动。许多人认为,通过研究,比照实物,六博棋之迷有看得以解开。于是各类揣度纷繁出笼。两仪四象、阴阳五行、划拳猜数、星术栻盘,轮流退场,此起彼伏。出格是《西京杂记》里许博昌的那四句六博口诀,更是被炒得天崩地裂翻天覆地。而六博棋实正的关键两点,即“局分十二道”和“投六箸”却被扔在一边。那并非研究者不重视,而是其实弄不清晰六博棋和“局分十二道”以及“投六箸”的关系,只好避而不谈。以至有人认为,要想解开六博之迷,还有赖于未来更多的文物出土。《儒棋格》也被人拿出来晒了太阳。但热闹了好一阵子,没有任何成果,六博棋仍然是一个谜。如许又过了四十年,到了公元二0一五年,有一个喊张步华的人,他曾从书店购得一本上海文艺出书社出书的《五朝小说大看》。书中有一篇名喊《儒棋格》的杂记。根据那篇杂记,比照六博棋的棋盘,他解开了六博棋的行棋线路,即六博棋盘上若何“局分十二道”。又在读《周易》时,当读到乾卦的九五爻“飞龙在天”时,突然想起《楚辞•招魂》中关于六博棋的诗句:“成枭而牟,唤五白兮”。他的脑子里灵光一闪,六博棋的六箸和《周易》乾卦的六爻能否有某种联络?投箸得五白的“成枭而牟”与乾卦九五爻的“飞龙在天”能否有关? 毕竟,六博棋的投箸之迷也被他解开了。本来六博棋就是根据《周易》的乾卦六爻而创设的棋戏。而《儒棋格》是解开六博棋的关键。命运多舛的《儒棋格》毕竟在张步华的手里完成了最初的任务。从此,《儒棋格》能够高居棋坛凌烟阁,不消再在滚滚尘凡中流离失所、朝东暮西,被人妄做他解了。
以上那一段文字是我根据《儒棋格》的内容及相关史料对《儒棋格》的做者停止的揣度,仅仅是棋话罢了,是不克不及做为棋史材料的。文中最初的张步华,恰是不才。不才张步华,一介布衣,无功无名,只是一个喜读闲书的闲散退休人员罢了。存眷六博棋也有三十年了,一个偶尔的时机里,破解了六博棋的行棋之迷和六箸之迷。上面一段文字中我本身把本身与汗青人物相提并论,实属游戏文章,打趣罢了,没必要介意。不外我仍是认为,要破解六博棋之迷,除了本文和我在煮酒论史上颁发的《周易乾坤两卦的爻辞换位与六博棋的投箸之法》外,别无他解。那一点,我当仁不让。
但《儒棋格》的做者事实是三国曹魏时的“魏侍中肇”?仍是北魏时的游肇?我当然是认为是三国期间曹魏的“魏侍中肇”。并且还不是他的原创。“魏侍中肇”只不外是把他人的工具拿过来署上本身的名字罢了。而在《魏书•游肇传》则明白记载,说游肇“谦廉不竞,曾撰《儒棋》,以表其志焉”。游肇表的又是什么“志”呢?《承平御览》收录了游肇的关于儒棋的自述:
“儒棋者,盖博、弈之流,所以游思於文,亦犹投壶之习武也。故圣人因物设教,有实有权;情礼称宜,有张有弛。孔子云:‘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若夫井公之对周穆,叔卿之接许由,此或示存,恐非有待。然则君子之处世也,岂遂耽於所适,徒费时日者哉!至於几杖盘鉴,犹载铭戒;矧乃谐神之器,而不加劝也?但古之为玩者,莫不竞进其功,塞杀与乐,殊途异势,并传於时,未有以谦退为胜,通生为乐者。故因暇隙,聊复措意,此即儒棋之一名。盖游艺之所统,本诸谦净;诠名撰德,略依儒行;起舍遵道,轨法中庸。时然后玩,人不厌其游;让然后胜,人逾惬其负。矜勇所以知残,冲逊以之弥隆。岂惟崇谦行竞罢了,谅亦阶善全德之所因矣。积名会理,其殆庶几;致泥之戒,宁不愧乎?”
关于《儒棋格》的实正的做者,有可能是如许:《魏书》的成书年代是554年,也就是游肇(452年—520年)身后34年。做者魏收。完稿后在其生前身后又各做过两次修订。既是修订,免不了增增删删。魏收的治学立场,我们仍是应该必定的。他生前的两次修订当然是他本身主持的,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但他身后的两次修订就难说了。因为《儒棋格》的签名是“魏侍中肇”。但三国的曹魏和北朝的元魏其国号都是“魏”。修订的人能否会误认为是北朝元魏呢?更因为做者的签名只要一个“肇”字,会不会又被误认为是“游肇”呢?并且游肇也是当过侍中的。三下里一巧合,“魏侍中肇”就酿成了“北魏侍中游肇”。“魏侍中肇”怎么也不会想到,在本身身后,会有一个跟曹魏同名的“魏”国;更没有想到还会有一个跟本身同名也当过侍中的人。早知如斯,当初何不把本身的姓一路写上往。而游肇必定也不会想到,本身身后不久,有人把他人的工具算在本身头上。而且还有人代本身“述志”。那很难说是好是坏?《儒棋格》固然得以保留并为后世所晓得。但射中必定,它是不成能时髦妥帖的,而且还要招致后人责备。因为儒棋是以“谦退为上”,是一种比慢的棋戏。失往了游戏的合作性,也就失往了兴趣性。不克不及时髦妥帖也是天经地义的。
说《儒棋格》非游肇所造,有何根据?《魏书》上明白记载。没有令人心服的理由,是不克不及随意推翻的。但提出一些存疑,也仍是能够的。我认为,《儒棋格》是对六博棋的改编,不是创设新的棋种。是为了适应其时的政治潮向,属于“楚王好细腰”式的讨好。其年代应为汉武帝“免除百家,独尊儒术”的时候。那时儒家刚刚失势,儒生们正在兴头上,搞出一些奇怪离奇的工具出来,也见怪不怪。而游肇所处的年代,儒家的地位已经相当稳固,底子不需要再弄个儒棋出来“因物施教”。而且所述的“志”(那个“志”是不是游肇所做,另有存疑)把孔子“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的话抬出来。其实孔子的“贤”只是说博弈仅比餍饫整天好一点点,而不是因物施教的贤。
先秦期间六博棋的棋子称做“枭散”。而张湛在为《列子•说符》中做注的博棋棋子称做“骁”。需要重视的是,张湛所做注的博棋不是魏晋期间的博棋。正文中所说的“博”,是“古法”,也就是说,至少是西汉中期的博法。东晋的李秀在《四维赋》中称四维棋子为“骄”。李秀的《四维赋》也只是对四维棋的逃赋。能够如许说,在汉初,六博棋子仍然沿用先秦时称唤,称做“枭散”。后来“枭”演酿成“骁”,那是因为“枭”和“骁”同音。“骁”是指好马,“骄”同样是指马高峻雄壮的样子。再后来,痛快用最通俗、最能被通俗人承受的文字“马”来称唤博棋棋子。而且扩伸到除围棋以外其他所有棋戏的棋子。例如樗蒲、双陆等,其棋子都称做马。游肇其后五十年(570年),和游肇同属北朝时代的北周武帝所造的象戏,棋子也称做马。不只如斯,唐朝的牛僧孺写的小说《玄怪录•岑顺》里的象戏棋子同样被称做马:“前有金床戏局,列马满枰,皆金铜成形”,“乃悟军师之词,乃象戏行马之势也”。再后来连宋时的李清照的《打马图》的棋子也是马。
然而,《儒棋格》对棋子的称唤仍然是“枭”,只是将散改成了“伏”。假设儒棋实是游肇所造的话,那么棋子就应该称做马,不该该称做“枭”。《儒棋格》通篇上下,没有一个马字,连“骁”、“骄”也没有。可见写《儒棋格》的时候,“枭”还没有演酿成“骁”,更不要说马了。《儒棋格》的写做年代应该是汉初。
再者,儒棋是参照了四维棋的某些规则的。四维棋时髦的时间十分短,可能也只是一些小圈子里的人关起门来自娱自乐的棋戏。假设《儒棋格》实是游肇所做,那么游肇就应该对四维棋十分熟悉。也应该在“述志”中阐明一下“礼、义、廉、耻”和儒棋的关系。但“述志”中却只字未提。其实“述志”的人恐怕连四维棋是什么都没搞清晰。哪里还顾得上四维不四维的。
先秦时候的六博棋是以“杀枭”来决分高下的。晋人张湛做注的骁棋是以“食鱼”分出高低的。显然是“杀枭”在前,“食鱼”在后。儒棋则插在两者之间。因而儒棋的做者对六博棋的规则长短常领会的。连棋子在什么样的情状下能够“便则食,未便则行矣”、在什么样的情状下能够叠起来的细节(缘行致累者),都晓得的清清晰楚。那些细节渐渐被人遗忘,因为不竭地有新的棋规呈现。张湛在为《列子•说符》做注时摘用“食鱼”之说,是因为“食鱼”之说离他较近,“杀枭”离他较远。而离“杀枭 ”更远的游肇,假设儒棋实是游肇所创设的新棋,怎么会舍弃“食鱼”而摘用“杀枭”呢?
但是,不管怎么说,《儒棋格》是关于六博棋的最齐全的棋史材料。它比张湛为《列子•说符》所做的注更接近先秦期间的六博棋。根据《儒棋格》的内容来诠释六博棋的规则是完全可信的。就在游肇之后不久,六博棋又呈现了一次回光返照。北周武帝于天和四年(570年)搞出一个象戏。象戏和六博棋一样,也早已失传。但王褒写的《象经•序》和庾信写的《象戏经赋》给我们留下了一些有关象戏的材料。固然那些材料其实是少得同情,并且被那两位文人学士故弄玄虚,其实让人若明若暗。但拿那些材料比照一下六博棋的规则,多几少可以领会一些北周武帝《象戏》的情状:“丹局耿直”,棋盘是正方型的;“局取诸乾”,诸乾,即乾卦六爻。事实上博棋就是根据《周易》的乾卦六爻而创设的;“坤认为舆”,舆,车厢。那里借指棋盘。在乾卦六爻中,有四爻半是在地上,只要一爻半是天。所以棋子大都是在地上行棋。只要投箸得五白,方可将枭棋竖起;“马丽令媛之马,符明六甲之明”。马,棋子。符,兵符。其实“符”就是彩,相当于箸或琼。棋子(马)就是根据投符所得的彩数而决定行棋的步数;“从月建而左转,起黄钟而顺行”。“左转、顺行”和儒棋中的“转牙相顺”是一个意思。“月建”是指斗极七星的斗柄一年十二个月中在夜空中的指向。“黄钟”是指古代音乐的十二律。那也就是“局分十二道”了。所以说,北周武帝的象戏,其实也是六博棋的延续。当然那延续也是六博棋的最初绝响。不久以后到了唐朝,因为牛僧孺《玄怪录•岑顺》里所说的象戏(史称“宝应象棋”)的鼓起,六博棋毕竟彻底退出了汗青舞台,仅成了汗青长河中的一个名词罢了。
云 辰 过 客
六博棋盘上的TLV标识
做 者: 张 步 华
关于六博棋棋盘上的TLV标识,其实远没有那么冗杂。六博棋盘其实就是由方块构成的,最多也只是取天圆处所之说罢了。
所谓TLV标识,“T”其实就是棋盘中心方块边上的四个符号“⊥”;“L”则是棋盘外围四条边中间的符号“┑”;“V”就是棋盘四角方块的两条边。把四角方块的两条边从从棋盘上割分开来,使得方块酿成了“┗”,看上往就象是V一样;
但是,假设我们把TLV三个标识与整个棋盘联络起来看的话,就会得出完全差别的的结论。符号“┓”,假设连棋盘的底边算上,那么 “┓”就酿成了“]”。那现实上就是一个方块缺失了右边(有的棋盘上的符号“┓”是反标的目的的);而符号“T”和棋盘中心的方块底边连在一路,就成了“工”,那个标识是两个连在一路方块缺失了摆布两边。至于V则是一个完全的方块(见图)。
棋盘上分为十二道。棋子就在那十二道中行棋(见图)。也就是在标识“T”和“L”上行棋,和“V”没有关系。前面说过,V其实就是完全的方块。在六博棋棋盘上方块是表达水。所以棋盘中心的方块和棋盘四角的四个方块都是水。行棋的道则是在两水之间。行棋的道也是由方块来表达的。不外表达道的方块缺了一条侧边,是不完全的方块。整个棋盘就是一个大方块,完全的方块是水。缺了一条边的方块是行棋的道。而处在道与道之间的圆圈,则是用来遁藏对方逃杀的窟,不是一般行棋的道。
那里必需阐明一下乾卦六爻。在乾卦六爻中,有两爻是在讲水的,两爻是讲地的,还有两爻是讲天的。天用将棋子竖起的办法来表达。而六博棋盘里水用完全的方块来表达。地则用缺了一条边的方块来表达道和用圆圈来表达地上道与道之间的窟。所以说,六博棋是根据《周易》乾卦六爻二创设的棋戏。
(关于乾卦六爻,在我的文章《周易乾坤两卦的爻辞换位与六博棋的投箸之法》里已经说的很清晰了。有兴致的网友无妨搜索一下那篇文章)。
那么棋盘为什么要设想成方形的呢?因为天圆处所。六博棋是根据《周易》乾卦六爻而创设的。行棋的根据就是乾卦六爻。乾卦六爻中有四爻半是在地上。所以地上的水和行棋的道都用方块来表达。至于行棋的线路,固然是斜着进进下一道。但行了四道以后正好是围着中心的方块转了一圈。因为乾卦是表达天的,而天上星辰的运行轨迹是围绕北极星扭转的,所以行棋的轨迹是圆的。
说到那里,我们应该大白,六博棋中的TLV标识,现实上就是行棋的道和棋盘上的水,是根据《周易》的乾卦六爻而设想的。在六爻中,有两爻是讲天的,其余四爻是讲地的。讲地的四爻又有两爻和行棋的道有关,两爻和水有关。所以讲地的四爻都用方块来表达。水就用完全的方块表达,行棋的道用缺了一条边的方块来表达。而让棋子遁藏的窟就用圆圈来表达。至于和天有关的两爻,则用将棋子竖起的办法演示了。而棋子的运行线路,则是围做棋盘中心的方块打转。那就是圆形的轨迹了。所以说,六博棋盘的设想,是表现了前人天圆处所的意境。
云 辰 过 客
伴侣,谢谢你阅读我的文章。能在天边与你相遇,是我值得回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