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的流金岁月 50~70年代:红色典范(转载)

3个月前 (11-26 20:56)阅读5回复0
wsygfsj
wsygfsj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5
  • 经验值13151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6303
  • 回复0
楼主

中国计算机的流金岁月 50~70年代:红色典范

  做者: 暗夜流星 发布日期: 2006-1-23 -

  1,ENIAC退场

  计算机和微处置器的创造,揭开了信息革命大幕,世界从此改动。

  乾隆34年(公元1769年),英国伦敦仪表厂的徒工创造了蒸汽机。119年后,光绪14年(公元1888年),李鸿章找法国人赞助,在紫禁城中修了一条1500米的铁路,老佛爷慈禧第一次坐上火车。此次感触感染工业文明的履历,为晚清期间的中国增加了意味深长的一节。尔后,中国几千年的田原村歌,起头逐步被机器的隆隆轰喊沉没。

  工业革命的伟大意义,早已融进我们的生活细节,难以合成。然而,58年前创造的计算机,却又一次唤醒了革命的鬼魂。

  汗青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1884年英国工业革命演讲集》中写道: 社会在蒸汽机和动力织布机的强烈冲击下突然间四分五裂。谁能想像:再过100年,汗青学家若何评判今天的信息革命呢?

  1958年6月,我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研造胜利,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字长31位,内存容量1024字节,其时的中国正处在“大跃进”的怒潮之中,有人忙着土法炼钢,有人忙着虚报产量,还有人忙着将麻雀赶尽杀绝。

  那台计算机来之不容易。根据中国的风俗,重生儿的名字关系到它此后的命运,因而,围绕它的名字发作了一点争议。戎行的科学家们根据那台机器调试运行一般的日期,喊它“八一机”;而中国科学院则考虑到此后假设批量消费之后得区分的关系,喊它103机。最初,DJS-103成了它的官名。DJS-103是信息革命在中国的每一缕晨光。老佛爷的火车是外国货,而DJS-103却是中国人本身造的,老佛爷的火车距火车创造74年,DJS-103离人类第一部电子计算机12年。

  人类汗青上第一部电子计算机(ENIAC)于 1946年由美国人莫奇莱(John. Muchly)和埃克特(J. Eckert)创造,人们将此定义为信息革命的起点。与工业革命一样,信息革命也源于新手艺,跟着手艺的不竭朝上进步、普及,最末将引发社会形态变化。

  以后,新中国降生的那年,美国人肖克莱创造了晶体管,在中国大举“反右”的1957年,集成电路又呈现了。1971年冬天,在中美正紧锣密鼓、突破政治坚冰的时候,Intel公司公布了人类汗青上第一个微处置器的降生:该公司工程师霍夫(Ted Hoff)创造了Intel 4004芯片。那是4位的芯片,集成了60000个晶体管,时钟频次108KHz。

  微处置器一问世,很快成为计算机的引擎,好像汽车的策动机。自4004芯片问世至今,微处置器不断遵照1965年提出的摩尔定律开展:在同等价格下,每隔18~24个月,芯片上晶体管的数量便翻一番。如斯,就翻开了以微处置器为核心的计算机产物价格大幅度下降,性能快速进步的手艺通路。1960年,计算机操做100万次的价格为75美圆,到了1990年只需0.01美分。

  微处置器的创造是继计算机创造后,信息革命过程中的第二次汗青性的手艺打破。不外,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的DJS-103与美国的计算机并没有血缘关系。

  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三人1945年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聚会,确立了二次大战以后的世界格局:昔日的”日不落帝国”被美苏代替,起头持续半个多世纪的暗斗。ENIAC也是暗斗刀兵,由美军出钱建造,用于计算弹道。不只如斯,暗斗中大大都半导体也被用于军事目标。

  1949年,饱受战乱的中国加进苏联阵营,1953年起头推行旨在将“私家所有造改动为集体所有造和国有造”的社会主义革新,确立了“苏联形式”的方案经济体系体例。上世纪50年代,颠末百年耻辱和朝鲜战争的中国发作了加强国防力量,赶超西方兴旺国度的强烈愿看。建国初年,方案经济以其操纵行政手段互换资本的优势为经济恢复发扬了浩荡感化。

  2,华罗庚上任

  整个中国现代科技包罗计算机工业的开展,都要逃溯到1956年造定的《12年科学手艺开展规划》。

  1956年,在完毕了三反五反、肃清国民党残存间谍、根本恢复了农业和工业的初步情况之后,党中心起头动手于新中国的根本建立,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周恩来总理亲身主持造定了《12年科学手艺开展规划》,那间接招致了DJS-103的出生。

  其时,37岁的张效祥做为戎行的科研骨干,参与了规划造定的过程。第一次往开发动会,满屋子黑压压的,可能有500多人。在会上,张效祥见到了许多共和国科技史上的大腕:钱学森、华罗庚等。

  会议提出了要在12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手艺走上独立开展的道路,确定了12个重点科学手艺范畴,针对根底科学提出了57项使命,就计算机、电子学、主动化学、半导体学四项重中之重造定了“告急办法”。12年科技开展规划对中国的影响极其浩荡与深远,间接功效之一就是日后的“两弹一星”。  

  但在其时,要开展计算机工业,却无异于在戈壁上建宫殿。

  1956年之前,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完全空白,筹算搭建一个专业的规划班子,难于登天。参与计算机工做规划的26人中,没有一个专门研究计算机的,惟有中国科学院数学所下面设立的一个四人计算机研究小组对计算机有所领会,此中包罗1953年从丹麦回国的吴几康。

  26人的规划小组大致能够分为三部门人: 牵头人是中国数学界的6位泰斗,华罗庚、苏步青、关肇曲、陈立功、段学复等都在此中; 一部门是吴几康如许的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出国留学、建国初期回国的电子专业的青年才俊; 另一部门则是戎行方面的电子手艺专家。

  会后,那岁首年月夏,在西苑大旅社(如今位于海淀区三里河路1号的西苑饭馆的前身)成立计算机规划办公室的时候,不能不再往觅觅一些专业接近的、刚刚结业的大学生以充分力量。

  规划会议的第一项使命是在中科院成立计算手艺研究所。6月19日,以华罗庚为主任的科学院计算所筹建委员会成立,以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吴几康等14人(吴先前所在的计算机研究组在1954年从中科院数学所划回近代物理研究所)、数学所计算数学组的闵乃大等9人共25报酬骨干,在西苑大旅社成立了中科院计算所。岁尾,西苑大旅社集中了来自全国各条战线的314名人员,此中手艺人员185人。之后,那些人又分为计算机整机、元件、计算数学三个室。那批步队,在其时就被称为中国计算机工业的国度队。

  计算所成立之后面对的现实问题是: 开展计算机,从哪里进手?

  1956年的中国,从天时天时上看,似乎都不是中国造造计算机的岁首。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降生,开展到20世纪50年代,摘用晶体管的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成为世界计算机的支流。几年间,美国的计算机的开展程度,不单单是从第一代计算机年产150台逾越至第二代能够多量量消费的程度,而且已经在军事范畴得到关键利用。50年代中后期,恰是世界电子计算机快速开展的飞腾期间。不只美国,包罗欧洲国度、还有亚洲的日本,都处于一个岩浆涌动的当口。

  而此时的中国其实不领会为什么要以晶体管取代电子管,更不要说“浮点计算”。中国跟计算机相关的手艺积存,可能只要吴几康在物理研究所研造的示波管存储器了。1956年,中美两国关系正处于朝鲜战争之后的暗斗形态,横在其时人员规模不超越400人的中国计算机界面前的,计算机是一座不成超越的大山。

  所幸的是,还有苏联,那位中国的“老迈哥”,在计算机程度上与美国八两半斤。那一事实,翻开了中国自主研造计算机的想像空间。

  做者: 暗夜流星 发布日期: 2006-1-23

  3,苏联形式

  政治因素成为中国计算机业抉择开展道路的决定因素。

  1956年秋天,中国汗青上第一个计算机国外拜候团启程。那间隔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降生正好10年。

  代表团的团长是闵乃大。在那个包罗3位秘书在内共计15小我的代表团中,还有吴几康、范新弼、夏培肃等。此中,闵乃大是其时中国最为熟知电讯收集的人。在中国计算机史开展中,闵乃大的影响深远,2002年国度更高科技奖获得者金怡濂就是他在清华任教时的学生。

  出访苏联之前,其实不能说中国人对世界计算机的开展只是坐井看天。1954年10月,北京西郊的莫斯科展览馆曾经展出过火析计算机、解线性常微分方程组的电子积分机、解偏微分方程的计算机等3种苏联造造的计算机。吴几康在近代物理研究所时的计算机研究小组工做时,曾认真研究过那些计算机。

  其时,关于若何开展计算机,国内科技界颇有争论。曾有专家提出”要紧跟西方计算机开展的潮水”,但那个石破天惊的设法,在上世纪50年代只能算惊鸿一瞥。在12年科学规划下达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开展科技的现实目标只要苏联。在计算机上,苏联固然要落后于其时的英国,但也处于世界前列,天然而然的,”仿苏论”在中国计算机界占了优势。

  在动身之前,闵乃大特意整理了一年前参与在莫斯科举行的“苏联数学机械与数学仪器造造开展的路子”会议上获得的文稿和材料,并跟代表团团员研究了此行要领会的内容。闵乃大的压力很大,看着祖国的计算机事业面对的障碍,他忽而心绪繁重,忽而名顿开。

  跟他其时一路出访的最年轻的张效祥,本年已经86岁高龄,而他和别的一些专家,大都已颠末世。创始中国计算机工业的第一代人,固然扶起一个小童,但大多并没有亲眼看到它的丁壮。

  拜候团的秘书何绍宗回忆,中国代表团其时在苏联停留的两个月中,跟苏联科学院精巧机械与计算手艺研究所停止了深进交换。出于更为细节和造造的考虑,代表团其时特意对莫斯科、列宁格勒两地的计算手艺的科研、消费与教诲停止了察看,并重点进修了其时更先进的M-20计算机。

  代表团回来之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立即投进人力仿造苏联计算机。半途,何绍宗还特意重返莫斯科,经政府路子往购置M-3计算机和БЭСМ计算机图纸材料。随后,以张梓昌、莫根生为首,组织了M-3(代号103)计算机工程组。那是一个模仿的过程,研造以中科院计算所为主,造造则以二机部在第一个五年方案中的156项工程之一成立起来的、本来消费德律风交换机为主的738厂(北京有线电厂)为主,历时1年多,于1958年8月1日研造胜利我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即前文中的DJS-103。

  那是中国人本身造出的第一台计算机,它是模仿而来。

  做者: 暗夜流星 发布日期: 2006-1-23

  4,厉兵秣马

  中苏失和迫使中国必需自力更生,第一代计算机人才在“被逼着”的形态下培育提拔了出来。

  103机的降生,使得中国计算机工业在短时间内快速进进了一个高歌猛进、一日千里的时代,也几乎一跃而至其时计算机世界的第二集团。

  尔后的几年间,好动静不竭。1959年10月1日,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代号104机公布降生。据其时北京有线电厂的手艺员郭诚忠回忆,其时曾用104机计算出北京国庆当天的气候是好天,后来公然晴空如洗。

  可是,103机和104机在研造过程中或多或少遭到了“大跃进”的影响,有人提出了不实在际的“跃进”要求,那招致103机在研造胜利后立即使呈现了量量问题。在苏联专家的对峙下,103机过后停止了修改。并且,那一风险也延续到了104机上,虽然104机的量量相对103机要不变许多,但那个连掌握台、电源机房等在内占地达400平米的各人伙,并没有征服跟103机类似的量量上的底子问题。

  1958年,中科院在停止总结时,特意指出了那一问题。在那一点上,科学立场占了“大跃进”的优势。那在1958年,算得上一个豪举。

  1956年后的10年间,103机一共出产了30多台,104机消费了6、7台,速度上升到每秒一万次。104机消费出来之后,立即就被派上了共和国其时更大的科研用场--第一颗原枪弹的有关计算。

  与此同时,中国计算机开展的程序仍是很快的。以至还在104机的研造阶段,吴几康牵头的119机(每秒运算5万次)、蒋士牵头的109乙机(半导体电路)和夏培肃牵头的107机(与科技大学协做)的研造工做都同步停止,并在60年代前期相继研造胜利。

  60年代,中苏失和,中国计算机事业走上了完全自力更生的道路。与103机和104机差别,60年代的计算机根本都是摘用国产元器件、自主研造。同时,那也使我国电子计算机完成了由第一代--电子管机向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过渡,并促进了我国半导体的研造工做和半导体工业的成立。其时,在手艺封锁最为严格的前提下造造出来的109丙机,就为核手艺和航天手艺的开展供给了浩荡搀扶帮助。

  那一期间,不断到“文革”前,中科院计算所陆续研造出各类型号的计算机,但都是成立在仿造苏联M-3计算机和БЭCM-Ⅱ计算机的根底上,此中107电子管计算机、119大型通用电子管计算机、109乙、109丙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等计算机在两弹的研造、气象、大型计算、经济建立等事业中发扬了重要感化。

  除中科院计算所外,华北计算手艺研究所、华东计算所、清华大学、哈尔滨电子工程学院等单元也有相当的研造实力,华北计算所和北京有线电厂(738厂)协做研造消费的中型计算机先后消费过156台,是其时产量最多的。那个时候,中国计算机工业抵达了一个高峰。

  103机和104机更重要的奉献在于,在它们降生的过程中,中国计算机界的第一批人才、第一批专业学科逐步培育提拔了起来。其时,曾有人定见派一部门手艺骨干到苏联留学,以后和苏联的计算机一路回来;也有人主张能够由国内的多所大学同时停止研究。最末,华罗庚提出的“先集中后分离”的办法得到施行:先在国内办培训班,然后将那些骨干撒到全国各个研究所。

  后来的办法是兵分两路,各不耽搁。国外的一路,也分为两收,一收是由张效祥带队,在1957年赴苏联有针对性地进修苏联计算机的典范机型M-20和БЭCM-Ⅱ计算机的仿造;一收则由两部门构成:一部门是中国在56年至59年间派送苏联的大约40名计算机专业留学生,一部门则从正在苏联各大学的其他专业的中国留学生中抽调,改学计算机。

  做者: 暗夜流星 发布日期: 2006-1-23

  5,“文革”之痛

  花巨资从法国买来的计算机,被“红卫兵”一把火烧个精光。

  1962年,郭诚忠从大连化工学院计算机系结业,分配到北京有线电厂工做。此时的北京有线电厂,仿佛已成北方计算机研发重镇。第一次看到103机,郭诚忠无比冲动: 国度太凶猛了!其时国外的计算机,有的还在利用闸留管手艺或者延迟线手艺,而中国则是就间接进了电子管时代。

  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1964年以IBM360为代表的集成电路计算机降生之间那段时间,是世界计算机业开展的一个空档。空档无声,却给了后起的中国以时机。在世界计算机手艺没有分出支流次流的时候,其时,慈云桂领衔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用国产半导体元件研造出的我国第一台晶体管通用电子计算机441B/I,持续运行268小时无毛病,到达了国际先辈程度。

  但是,60年代初,国内消费的晶体管的计算才能总体上还停留在几万次的程度,那无法跟上国民经济各范畴对计算机的计算才能的需求不竭进步的客看情况。1964年,周恩来总理提出定见:既然当初可以模仿苏联造计算机,为什么不克不及模仿欧美造巨型机?

  国内计算机界很受鼓励。其时的四机部想方设法脱节“巴统组织”的骚乱,在1965年跟法国和英国的两家公司签协议,别离引进1台和2台计算机。

  1966年,做为代表团成员之一,郭诚忠赴法国验收机器。一路上,郭诚忠都在不竭地提醒本身,也提醒同业的团员:在外国人面前,不要表示得太兴奋了!

  到了法国,法国人突然变了卦,说什么都不愿把最关键的浮动式磁鼓卖给中国。郭诚忠们就急了,没有那个工具,计算机的性能就会遭到很大影响。久攻不下,只好请示国内:到底怎么办?但国内却怎么也找不着人,连请示周总理的路子都找不着了,中国代表团心急如焚。

  1966年,在中国代表团动身之前,国内的政治情况已经呈现了改变。5月下旬,“红卫兵”在北京已成天气, 8月18日,毛泽东 在天安门广场第一次接见了“红卫兵”,并在尔后的3个月内7次接见全国红卫兵1300万人次,“造反有理”成为年轻一代最为推崇的人生原则。“文革”,进进了最为疯狂的阶段。

  曾经研造出我国第一台晶体管通用电子计算机的慈云桂,“文革”一起头就被定为“反动学术权势巨子”,被关进“牛棚”。电子信息系统工程专家童志鹏,曾经主持完成了我国航空公用电台、航空雷达、空中微波接力通信设备以及“两弹一星”的良多配套电子设备,“文革”一起头,就被打成“间谍”,在研究所监视背了6年的砖、砂石,许屡次发着高烧还要背运50公斤重的水泥。

  从法国回来后,郭诚忠所在的北京有线电厂已经陷进了瘫痪,消费方案都停行了。郭诚忠经常坐在车间里看书。间隙,他经常想,从法国运回来的机器放在角落,已成废铁了,不晓得从英国运回来的那台机器命运能否会好些?他其实不晓得,他没有经手的那两台机器,并未躲过“文革”的厄运,被送往长春光机所的那一台已经被“红卫兵”一把火烧了,连材料都未能幸免。

  在那样困难的情状下,慈云桂等人偷偷地通过“地下工做”研造更高运算速度的计算机。为遁藏骚乱,他们以至躲进长沙市郊的一个养鸭的院子里。1977年炎天,第一台百万次级集成电路计算机151-3研造胜利,次年,二百万次集成电路大型通用计算机151-4在持续运行169小时后,顺利拆上“远看一号”科学丈量船,那几乎是中国计算机界在1966年至1976年十年间的更高成就。进进上世纪80年代,151计算机又在我国初次向南承平洋发射运载火箭、初次潜艇水下发射导弹、以及第一颗试验型播送通信卫星的发射和定位三大重点试验中大显神通。

0
回帖

中国计算机的流金岁月 50~70年代:红色典范(转载)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