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习俗有哪些呢?

生活 3年前 阅读:16 评论:2

  寒食节的风俗

1。禁烟冷食: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制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逃悯先贤之情固执,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承认并参与。

2。拜扫祭祖: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后演变成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苍生上坟等。

  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3。寒食饮食:寒食食物包罗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

  此中大都寓意深入,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肯定富”之说,意为企盼民富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风亮节……

4。寒食插柳: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思念介之推逃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安徽、苏州等地还流行戴芥花,佩麦叶来取代柳枝。

  据各地史籍记载:“插柳于坟”、“折柳枝标于户”、“插于檐插柳寝灶间”、“亦戴之头或系衣带”、“瓶贮献于佛神”、“门皆插柳”,故民间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

5。寒食踏青:也叫踏春,盛兴于唐宋。宋?李之彦《东谷所见》载:“拜扫了事,然后与兄弟、老婆、亲戚、契交放情地游览,尽欢而归”。

  明代《帝王景物略》记京效踏青场景为:“岁(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可谓盛极。

6。寒食秋千:秋千原为古代寒食节宫廷女子游乐项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认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木答案立场。

网友评论

精彩评论
  • 2024-01-05 15:37:32

    寒食节习俗繁多,热闹温馨如清明!

  • 2024-01-05 15:38:03

    寒食节习俗丰富多样,如扫墓祭祖、踏青出游等。

本站会员尊享VIP特权,现在就加入我们吧!登录注册
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若未跳转,可点击这里刷新重试
未知错误
注册
用户名
密码(至少8位)
确认密码
邮箱(请填写常用邮箱)
验证码
若未跳转,可点击这里刷新重试
未知错误
找回密码
用户名
邮箱
※ 重置链接将发送到邮箱
若未跳转,可点击这里刷新重试
未知错误